•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清明思亲 > 正文

    亲爱的父亲,很多战友没有忘记你

    父亲节的今天,不免使我想起了我亲爱的父亲,当然也难以忘怀我亲爱的岳夫,他们是同事,又是亲家,曾经有过愉快的合作,曾经有过谈笑,如今二位老人先后离我们走去,我们曾经享受过他们在舞台上的辉煌,他们是我们共同的父亲,也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记得2006年的父亲节,我第一次向父亲喊出”你是我的好父亲”那时父亲听后非常激动,之后,每次去见父亲,父亲总说,那天听到我说这句话,他很高兴,我想这就是一个做父亲最大的骄傲了.
    亲爱的父亲,你还记得和你共事半个世纪的向能春导演吗,他至今没有忘记你,他用自己真情为你写下了纪念文章,我想这是我们所有的关爱你的人没有忘记你,今天,我就把这篇文章,作为送上父亲节最好的礼物送给在天堂的您.

    一位独特的艺术家
    作者: 向能春
    一个奇特的现象
    在上海文艺界几十年来不管是老前辈、同辈,还是晚辈、小字辈,均对一位小个子艺术家统称为“大哥”,他就是——伍黎同志伍黎大哥。我亲眼目睹熊佛西院长、黄佐临院长、朱端钧院长、越剧院的吴琛院长都这样称呼他,乔奇、江俊、琯如等前辈也这样称呼他,我们这等晚辈更是这样。“文革”结束随他去北京观摩学习,已担任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的吕复在后台见了他就热情地大声高呼:“伍黎大哥。”周围的演职员深感诧异。到文化部去探访十多年未见的刘厚生同志,没想到一见面也称呼他“伍黎大哥”。前辈、同辈这样叫是一种爱称,我们小辈这样叫他是一种尊称,“伍黎大哥”这个称呼成了某种象征,有着难以言表的丰富内涵,这种长期形成的习惯称呼似乎具有了一种神圣性和权威性,若改口反而会觉得是一种疏远,一种不敬。
      
      一位气质独特的人
      伍黎大哥出生在原四川重庆,人称“天府之国”的巴山蜀水曾为我国孕育了无数的文才武将,这是一片文化底蕴厚实的热土。我没听他公开唱过川剧,但我总感到这种风格多样、表演细腻、语言生动、生活气息浓厚,幽默风趣,既平民又高雅的艺术特性渗透了他的全身,赋予了他独有的艺术气质,有人说他是奇才,也有说他是怪才。在与他几十年共同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总会强烈地感受到他为人热忱、平和率真,他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存满百科知识信息的宝库,稍一启开,那芬芳四溢的灵感之花就会进发出来。凡有他置身的场合,他都会自然而然地处于中心位置,成为中心人物。他的机智、幽默、谈笑风生、妙语连珠……总给周围的人带来愉悦和欢乐。如在三年困难时期,剧团在他引领下到工厂、部队慰问演出,都是坐在无照明的卡车里,尽显疲态和寂寞。这时,总是恳求他讲笑话解闷,他也就信手拈来,他出的许多引人发噱的谜语至今难以忘怀,如谜面“不怕热”,谜底:耐温(缅甸总理奈温);“强渡大渡河”谜底:硬渡(印度);“上茶馆”迷底:喝茶(霍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第一书记);“半分钱”谜底:五厘(伍黎)等等,引得大伙畅笑不止,在他带着浓浓的四川乡音里透露出的睿智、戏谑、玩笑、轻松,不仅赶走了倦意,也于无形中开发了我们的智力。他那溢于言表的诙谐、坦诚和松弛,在当时的政治气候和物质条件下,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一种精神享受,如今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一个才华横溢的人
      伍黎大哥浑身充满着艺术细胞,绝对是个极其个性化的喜剧人物。国庆十周年演出,朱端钧先生导演《关汉卿》,该剧组演员阵容可谓精英荟萃,由赵丹和魏鹤龄扮演关汉卿。在排练时,剧中扮演阿合马十五公子的演员根本找不到角色自我感觉,朱先生只得求伍黎客串扮演,十五公子就一场戏,确切地说是仅几分钟的一个片断,就一句台词,其实就是只说一个字的台词,“抢”。他运用性格化的表现手段,把该出戏设计成跷脚(但走起来速率很快)、斜眼、歪嘴、口吃,经他别具匠心的刻画,竟把一个倚仗权势抢占民女、荒淫无耻的无赖小人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排练中就博得了满堂彩,令人叹服不已。正式演出时,凡他上场前,舞台两侧就陆续挤满了演职人员,争相窥视他那独特的表演绝技。佐临大师生前一直就有在上海创建一个喜剧院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曾把一个民营的方言话剧团、一个集体所有制的滑稽剧团努力争取而纳入了上海人艺的编制,为了充实喜剧创作的艺术骨干力量,他又千方百计把伍黎同志从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归属高教系统)硬给挖到上海人艺(归属文化系统)担任导演工作。大导演谢晋至今只编导了一部喜剧影片《大李老李和小李》,可他想到的第一个合作伙伴正是他在剧专的师兄弟伍黎大哥。
      他是一个喜剧人物,可他导演的剧目却不局限于喜剧范畴,《无事生非》之外,有正剧《孙中山与宋庆龄》、扬剧《黄浦江的激流》、《烈火红心》;惊险情节剧《青年侦察员》、《最后一幕》;抒情剧《第二次握手》、《博士的罗曼蒂克》;悲剧《三个母亲》;悲喜剧《珍珠塔》、《西哈诺》……这些剧全部凝聚了他的精心艺术构思,风格迥异、各具魅力。金山、孙维世夫妇观摩完《最后一幕》座谈时曾评说:“导演很有章法……”吕复、江俊等演剧队老同志观后也大加赞赏。“四人帮”粉碎后人艺又进行了复排和演出。他《最后一幕》的导演计划,我至今保存着,它成了我后来从事导演工作的参照物。
      
      一个大智若愚的人
      似乎有个规律,大凡痴迷醉心于某一事物的人,总有不少趣闻轶事,伍黎大哥也许是由于太专注心中艺术的缘故,在其生活中难免闹出许多笑话。他和人艺的王啸平同志如同一对同心相连的双胞胎,他们俩的生活细节洋相经常相互张冠李戴,有一次刘世正、王公序和我聊天时,曾共同商议,如能把王伍二位导演的笑料汇编成百例集锦,在文艺界内部出版发行,一定会争相阅览让人回味无穷,更有利于同仁的身心健康。如有一次,同事向伍黎大哥借钱,他就热情地四处翻找,最后公然在字纸篓里找到了十几元现金,这肯定是在做案头工作时把放在桌上的钱也当废纸丢弃了。如从浴室洗完澡回家后,总觉得穿着不舒服,解开一看,才发现把人家浴室的浴巾裹回家来了。在安徽农村深入生活时,小分队夜里演出后回住地,走在乡间田埂小路上,他紧随着前面的同志往前走,可大家到了宿舍都不见他的踪影,原来他思想开小差,误把社员的一头小牛犊认做前面的人而一直走进了生产队的牛圈等等。大智若愚的伍黎大哥对工作、对艺术创作的态度却是极其认真较劲,从不“将就”而是十分“讲究”,全神贯注,一丝不苟。
      
      一个永葆“童心”的老人
      伍黎大哥双眼失明有十几年,可他的心态一直很好,对生活始终保持一种乐观情绪,潇潇洒洒年过八旬依然未改童真本性。每月的组织生活,他总是在老伴的扶助下最早来到“中心”的会议室,总是畅所欲言,在他头戴的法兰西帽下,深藏着一颗不老的心。
      斯人已去,风范犹存!
      一路走好,我们的伍黎大哥。我们心中永远的伍黎大哥!
    本文来源由上海话剧艺术中”戏剧杂志”.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欢迎您发表评论: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