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字伯符,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被许贡门客所刺身亡,终年26岁。
从很久以前,他的死就引起了各方的不安分猜测,罗贯中的“小霸王怒斩于吉”那一回,孙策独行遇上刺客,拔出的佩剑却是断的,已经很足够后人YY。有人配合上正史的周瑜将兵赴丧一说,成了言之凿凿的“东吴内鬼阴谋论”。但稍有理智的人都明白,孙策得罪了一些士族,士族就来报仇,铁板钉钉的事实无可辩驳。硬要说为什么,就是这样一个璀璨的雄姿英发的青年最终却死于小人物之手,实在让读惯了小说的人们难以接受,感慨世事无常。
在父亲孙策讨伐董卓期间,孙策十岁出头就已交结发闻,同岁的周瑜也是在此时不远千里来拜访,一见如故拜为异性兄弟。后孙坚死于刘表部将黄祖之手,孙策就以18岁的年纪挑起家主之担,徙家,募兵,投袁术,讨回父亲的旧部。在听从袁术指挥,屡建战功却窝囊不堪的两年中,孙策这个小后生却让袁术那些四、五十岁的旧部将领倾心敬服,之后袁术倒台,张勋、乔梃更是率众投奔,可见这个20刚过的小子就有非同一般的魅力。
到了近代,由于活跃年份和《演义》尊刘的影响,孙策并没有被太多的人发掘出来。(但比起他那个被罗某人破了一头一脸却声名在外的义弟周瑜,真说不清是幸还是不幸),可能是因为罗贯中给的“小霸王”名号太过响亮,那个无比流行的、以偶像派武将为卖点的《真三国X双》除了将他骁勇善战的特性发挥得不错,更是把孙策塑造成了“生脑精虫的白痴”(某热血吴迷语),除了继承项羽的“霸王”之名,似乎就是用来衬托周瑜的。这攻受分明的组合也大大地便宜了同人女(咳咳,在祭文里写这种东西也不怕人家英灵晚上上找上门来……)。这个暂且不论,我们来看看《三国志》怎么记载他的?
“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知人善任,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在史书上有多少比这更好的对一个君主的评价?对于惜字如金的作者陈寿同学,能够这么不加吝啬的大加赞赏更是少见,而罗列的事实也不枉他的赞美。我们知道,上古以来不论是落草山寇还是宫里出来的正规军,到了城镇都免不了一轮掳掠。以骁勇善战知名的孙策还没走到城口,百姓就被过往经验吓得魂飞魄散,逃进了山里。等他们回来一看,却发现“鸡毛菜茹,一无所犯”(像不像当年解放军进上海?=v=)。被感动的百姓竞相用酒菜慰劳军队的景象,在这个“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年代,是多么动人的场面。更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资治通鉴》中首次对于军纪严明的记载。
军纪严明的军队自然有着不俗的战斗力。20岁脱离袁术东渡,在5年内尽得扬州六郡八十一州,威震华夏,连曹操也感到吃不消,直呼“猘儿难与争锋也”(猘儿是骂人的话。曹操说孙权可以当儿子,那孙策可就真是个逼他骂娘的不可小觑的敌手了),遂向孙策示好,与之通婚。后来孙策更谋划趁曹操与袁绍官渡相持,袭击许都迎献帝,只是因为被刺而无法实行(和周瑜的西行计划并为吴迷争论最多的话题……怎么都死的真是时候!)易老也说,否则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还真不知道是谁。
虽然作为孙吴首领的时间不长,远没有弟弟孙权那样有名气(福气?),但他在东吴的影响却是无比深远的。都说一个男人追逐着另一个男人的背影成长,从孙权的各种言行记载中我们看到了太多孙策的影子。直到赤壁之战,我们都可以说孙策是动物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而孙权在称帝时只追封他为“王”而非“帝”,从孙权后期对公族士族权力大刀阔斧的压制来看,(这孩子连周瑜的孩子都没放过……)也是一种另类的保护。
有人十八岁时,在和日后官渡相见的朋友飞鹰走狗;有人十八岁时在编草鞋,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飞鹰走狗;而有人在十八岁时,吞下满肚的眼泪与恐惧,用神采飞扬的举止拯救了每一个人,为同伴和家人积累了无数看得见看不见的财富,让小自己七岁的弟弟跟在自己身边,带领他成长。自信这一点,孙策太像他父亲,他身上的朝气,本就是一种与天决斗的坦然。——孙策对于自己的命运,是有自知的。证据就是《江表传》记,他时常拍着孙权的肩,指着部下笑着对他说:仲谋,他们是你的臣子。正如郭嘉所言,他太年轻,资历太浅,却得罪了太多人,树立了过大的名望。这种既定的命运,是不能阻止,也无法阻止的,他就是要为自己违天的力挽狂澜付出这样的代价。这样的过早逝世,我们很难说他有什么错。要说有什么错的话,就错在他的年轻,错在他感染人心的自信飞扬。
下一篇:祭父亲四周年忌日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