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清明扫墓 > 正文

    清明·追忆母亲

    又是一年清明。

    时间飞逝,转眼母亲离开我们已经8年。八年来,母亲房间里的家具摆设,甚至包括她生前收藏的一些东西我一动未动,还是保持原样。我觉得母亲没有离开。她放大的彩照,就摆在客厅进门处的柜子上。母亲永远在那里微笑着送我上班,迎我下班。

    母亲是个很达观的人,尽管她的人生经历了许多的苦难和不幸。三岁丧母,十四岁丧父,经历战乱,生活艰辛,孩子夭折。但她总是微笑着面对人生,她的眼睛总是亮亮的,她的嘴角总是微微上翘的。她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会好起来的。

    1916年3月初五,母亲出生在苏州城里一个小康之家,她父亲和她大哥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两代行医收入不错,家中还有着几台丝绸织机,家道殷实,不愁吃喝。不幸的是,她三岁丧母,她父亲很快续弦,后母对她不管不顾。好在她长嫂心地善良,视她如同己出。母亲在其长嫂的抚养下长大,虽无母亲却不缺母爱。母亲十四岁时,我外祖父因病去世。我外祖父去世之前,为我母亲定下了亲事。

    我父亲可算作是清朝官宦后裔。苏州一带曾是“长毛”活动猖獗之地,父亲的爷爷在清朝为官时,曾奉朝廷之命参与镇压“长毛”。一次,抓到了一批长毛,官兵们遵旨将犯人满门抄斩。人犯中有挈妇将雏者,其妇面容姣好,怀中男婴嗷嗷待哺,一旁观斩的我父亲他爷爷的老妈便动了恻隐之心。悄悄地对她儿子说:“儿子,刀下留情!看那妇人和孩子挺可怜的,她们又无罪,那强盗杀了算了,那娘儿俩留下吧。”

    后来,那“长毛”的遗孀成了我父亲的奶奶,那“长毛”的儿子也改姓了我家的姓氏。再后来,我父亲的奶奶为我父亲的爷爷生下了一个儿子,他就是我爷爷。再再后来,我父亲的爷爷去世,那个在我家长大的改姓小长毛,不知怎么知道了自己的出处,这小子卷了我太爷爷留下的大部分财产,扔下他老妈认祖归宗去了。我父亲的奶奶靠着变卖家产把她的小儿子抚养成人,并给他娶亲成家。我爷爷成家后,靠打工维持生计养家糊口。不幸的是我爷爷在三十多岁时便因病去世,扔下我奶奶孤儿寡母们,先是靠我姑姑出去打工养家,姑姑出嫁后,由未成年的我父亲出去打工养家。

    母亲十七岁那年,随我奶奶从苏州到上海和我的父亲完婚。我母亲嫁给我父亲的时候,我父亲纯粹是一“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的穷小子,而且这穷小子还比她大了整整十二岁。在我们看来,母亲嫁给父亲似乎有点冤,母亲漂亮,家境好,父亲相貌一般,还很穷。父亲也常自嘲:“你妈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其实,我母亲家和父亲家是有渊源的。两家不仅是隔河相望的街坊还是儿女亲家,我父亲的大姐嫁给了我母亲的大哥。父亲小时候经常从河北岸走过跳鲤桥到河南岸的我母亲家里看望她姐姐,帮着他姐姐照顾幼小的“没娘的孩子”——我母亲。所以,我父母亲也算作“青梅竹马”。我父亲生前常得意地和我母亲开玩笑:“那时真没想到,你这个小鬼丫头会做我老婆!”

    母亲嫁给在上海做工的父亲,不仅毫无怨言,甚至有点骄傲,因为我父亲技术很好,在上海打工收入不菲,经常有铜鈿寄回苏州,街坊邻居都很羡慕。行医外祖父算是有学识之人,他认为像我父亲这样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做工,不抽不喝不嫖不赌,挣了钱都寄回家里赡养母亲,是非常难得的好小囡。所以,他认定他的小女儿嫁给这样的人,一定会一辈子有依靠。他老人家请媒人向我奶奶提亲,别看我家穷,可我奶奶还端着架没立刻应允这门送上门的亲事。我奶奶悄悄地请“算命瞎子”合了我父母的生辰八字,“瞎子”说我母亲60岁交“丧官运”。这个结果让我奶奶心中窃喜,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她的宝贝独子可以活到72岁。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算出儿子能长寿,奶奶才答应了这门亲事。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纺织工业很发达。母亲嫁给我父亲后,就跟随我父亲在上海的丝绸厂里做工,早中夜班来回倒,经常是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我父亲就是她师傅,母亲聪颖“生活”一看就会,技术很快就超过了父亲。母亲勤快,干活不偷懒,经常受到老板夸奖得到老板奖励的红包。我父母二人辛勤劳动挣来的钱,养活着包括我奶奶、我守寡的姑姑和她的几个孩子等一大家子十几口人。

    父亲是独子,他希望母亲多为他生几个儿子。就这样,母亲一边努力帮父亲挣钱养家,一边努力为父亲生儿育女。可惜的是,战乱年代疾病肆虐,母亲在解放前生养的七个子女中,有五个均在幼年时被疾病夺去了生命。每当埋葬一个孩子,母亲都抱着那无名的墓碑哭得死去活来。但她哭够了站起身擦干眼泪,还照样顽强地生活着。她对自己说:孩子还会有的,生活总会好起来的。

    我母亲是个普普通通的女人,但我觉得她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在她的身上有着中华民族女性的美德,纯朴善良吃苦耐劳,在困境面前不屈不挠。她无怨无悔地为我父亲,为家族,为把我们培养成人操劳了一辈子。母亲不“知书”,因为我外公思想封建,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让她读书,但母亲“识礼”,诸如我们平时的卧坐立行,言语谈吐,待人接物她都有规矩。

    母亲在她48岁时因病退休,但她在家里休息不多久,就开始帮我大姐操持家务带孩子。大姐的孩子大了,她又把二姐的孩子从江西接回来带在身边。二姐孩子因上学被二姐接走后,母亲又帮着三姐带孩子。三姐搬家后,母亲又帮着妹妹带孩子。后来又把我的孩子接到她身边照顾着。母亲从退休到她87岁去世的近40年中,尽其能力地帮助了她所有的孩子,甚至包括孩子的孩子。

    到了晚年,她对子孙们上学、上班的那点事儿仍旧非常关心。每当一家人围坐桌前喝茶聊天的时候,母亲会抄着吴侬软语说,把你们的事情说给我听听。于是,我们在母亲面前尽情地诉说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当听到我们升职提薪或者孩子读书成绩优异时,母亲会为我们喜笑颜开;当我们说到不开心不顺利的烦心事时,母亲先是静静地听,然后轻轻地安慰我们说:“不要紧,会好起来的。”

    “会好起来的。”母亲的话时时会响起在耳边,帮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