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清明扫墓 > 正文

    清明与母亲

    清明是一个属于国人的节令。在这个雾霾严重的时刻会不由自主的弥漫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事,就会有些怀念的泪滴泛起在人们的眼眶、湿润了人们的苦涩;在寒食的前夕,掬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捧一束肝肠寸断的回忆,在那杯属于清明的酒里倒影出岁月的沧桑,新添的香灰和被风卷起的纸灰模糊了冰冷的墓碑,向母亲诉说衷肠的除了那摇曳的青烟,还有鞭炮的声响在空旷的山岭之间回响。艰难的跪倒在静静的墓碑前,面对着母亲慈祥的遗容哽咽的说一句:“妈,我们来看您了。”
    不管清明的来源是否真的因为晋文公对那个“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介子推的纪念,也不管清明节的起源是否始于周朝帝王“墓祭”之礼,后来民间开始仿效祭祖扫墓,反正《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反正清明是中国传统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也是大陆、台港澳等地唯一根据节气而定的休假日。
    本来,在唐朝的时候,祭拜扫墓的时间应该是寒食节,到了那一天首先要禁火吃冷食,以表对祖先的尊重,然后才是清明节的祭拜。寒食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时间久了,约定俗成,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所以,在传统习俗中,清明也是唯一一个在时间上、意义上和重要性上仅次于春节的、长达近二十天的节日。
    演变到了宋朝,每逢清明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而到了明清两朝,清明除了扫墓祭拜,还加上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野外健身;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清明就成为了一个极富中国特色、非常悲喜交加的节日。
    不过,清明还是以祭扫先人墓地为主,所以,王禹偁才会说:“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所以高翥才会感触:“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不过,还是杜牧写得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朝的大学士纪晓岚将这首诗压缩为五绝:“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却少了诗词的许多意境和神韵。
    阔别故乡32年的毛泽东在回到韶山的第二天上午,蹚着没膝深的杂草,从老屋后的山坡爬上山,站在一个由黄土新修过的不太高的普通坟墓前肃然停住,那是他父母的坟。随行人员随即就近找了一束松枝递给他,毛主席献在坟前,然后深深地鞠了3个躬,肃立在墓前默默地沉思着,怀着依恋之情,小声说道:“前人辛苦,后人幸福,下次再来看你们。”当晚,他在和随行人员谈话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不讲迷信,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长,不能忘。”
    蒋介石对自己母亲的敬重众所周知,即使是败退到台湾后,也还是在居室内供奉其母的遗像,以便每天“亲沐慈恩”。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已年逾八旬、人近黄昏的蒋总统在日月潭建起一座慈恩塔,作为纪念母亲的永久性建筑,1971年在蒋母辞世50周年的时候竣工,当年4月清明节前夕,他携家人到慈恩塔亲自祭拜其母。
    这就是中国人的孝道。
    清明祭拜包括给墓地献上祭品、焚香烧纸、洒酒祭奠、清理杂草、添上新土等步骤。有些地方在扫墓的时候会插上柳条、松枝,可是在宜昌,却是插上花花绿绿的清明吊;宜昌把到烈士墓才叫扫墓,把祭拜先人的坟墓称为“赶堆子”。只不过现在的公墓已经没有了添土的可能,也没有插清明吊的地方,只能献上两盆今年最流行的紫色的菊花寄托自己的哀思。站在母亲的坟前,就默默的想起乔治?华盛顿的那句话:“我的母亲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我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我的母亲。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我从她那儿得到的德、智、体的教育。”
    母亲是什么?是那位给了我们生命的体验、给了我们最初的启蒙和教育、也给了我们最大关怀和最无私的爱的人;是那位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都要把我们生下来、听见我们第一声啼哭而落下幸福热泪的人;是那位洁身自好、甚至有些洁癖,可不顾有多脏多臭、帮我们换尿布洗屁股的人;是那位用甘甜的乳汁不厌其烦的哺育我们,教我们牙牙学语、扶我们蹒跚学步的人,是那位会在每一个清晨给我们洗脸、晚上会给我们打开被窝、在深夜帮我们量体温、在医院里陪伴在我们身边的那个人。
    母亲是什么?是那位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还会检查我们的家庭作业、命令我们重做一遍的人;是那位一次不拉的去参加我们的家长会、回来以后会很严肃的对我们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人;是那位在我们命悬一线、危在旦夕的时候,没日没夜、无时无刻的守在我们身边,把我们从死神的手中拯救出来的人;是那位不管我们是犯了极大的错误、还是闯了天大的祸,还依然告诉我们有事一定要面对、遇事别趴下的人;是那位鼓起我们生命风帆、提高我们奋斗信心、加强我们前进动力、对我们不离不弃的人;是那位愿意把自己一生的财产、智慧、胸怀、坚毅、隐忍、大度和勤奋传给我们,不管我们走得多远、也会期盼游子归来的那个人。
    母亲是什么?就是那位梳着小辫、将幼小的我们搂入怀里、让我们知道“有妈的孩子像个宝”的人;就是那位蓄着短发、教会开始启蒙的我们“人之初、性本善”、告诉读书的我们知识就是力量、路就在自己脚下的人;就是那位当我们开始长大,自己的眼角却渐渐爬上鱼尾纹、岁月的沧桑无情的夺去了她的如花年华的人;就是那位常常唠唠叨叨操心我们的终身大事,看着孙子会露出欣慰而幸福笑容的人;就是那个有着极强的生命力、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不愿撒手人寰、和我们永别的那个人。
    母亲就是伴随清明而来的那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孕育着泥土中的种子,滋润着三月枝头的桃花;母亲就是那道变得越来越温暖的春光,融化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于是就有了“清明时节,麦长三节”,就有了“明前茶,两片芽”;母亲就是那条宽宽的大河,承载着好山好水,抚育着花草虫鸟,因为弯弯曲曲,所以历经艰辛,因为奔腾到海,所以海纳百川;母亲就是江南三月金黄一片的油菜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具有丰富而可贵的营养。所以有一种爱,一生一世都不求任何回报,那就是母爱;所以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我们去爱,那就是母亲。
    一月的雪、二月的风、三月的春雷、四月的萌动、五月的花海、六月的酷暑。一晃好快,母亲就已经和我们永别半年了。因为是新坟,按照宜昌的规矩应该将祭拜的时间提前到惊蛰之前。可是随着时间的临近,自己就有了些思绪万千、神情呆滞、精神恍惚、坐立不安,就有了些心痛的滋味和那飘忽不定的思绪始终在胸口缭绕,于是就在那个雾霾漫天、空气湿润的就像是会拧出水来的上午,又一次站在了母亲的墓前,想起了那首:“乍温复凊雨如麻,郊野草青行迹加。或向陵园寻志石,思亲敬献墓头花。”轻轻地跪倒在母亲的坟前,仅仅只说了一句“妈,我们来看您了”就不禁喉咙哽咽、潸然泪下。
    去者不可追,这是一句何等沉痛的唏嘘。清明时节站在母亲的坟前,那是花朵最哀伤的日子,盛开的全是离愁别恨;那是火焰最庄严的日子,闪烁的都是思念;那是青烟摇曳的日子,寄托的都是无边的祈愿与祝福;那是最神秘的日子,总希望在分隔两世的咫尺天涯为我和母亲之间传递悄悄话;那也是心最虔诚的日子,相信天堂的存在、相信暗黑世界的存在,也相信灵魂的存在,而在那个时候,可以静静的向自己的母亲倾述着自己无边的思念与斩不断、理还乱的牵挂。
    作为母亲,她对于我这个长子来说永远都是世界上最好、最美的人;作为校长,她对于五中和三中的那几届学生而言就是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作为文教局副局长,她对于那些老师来说就是宽厚待人的领导;作为市妇联主任,她对于全市妇女就是一个美好的回忆;而作为婆婆,对于她的儿媳来说就是一个充满智慧而和蔼可亲的母亲;作为奶奶而言,对于孙子而言就是一个会追着自己喂饭、牵着自己上街,然后躺倒在病榻上,需要自己摸着她的手陪她说话,推着轮椅和她一起看阳台上盛开的蟹爪兰的老人……
    清明时节,举国哀愁,众人怀念,江南江北都是祭拜的氛围,天地素淡的都是思念的情怀。跪倒在母亲的墓地前,就会有无限的感伤被抒发,那些幸福或者痛苦、愉悦或者悲伤的思念就变成了长长的省略号,串成了一段段湿漉漉的回忆,而那些记忆碎片就可以不太完整、但十分真实的复原出母亲的一生。就会惊讶的发现,母亲就是一道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那么绚丽多彩;母亲就是一片阳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母亲就是一匹绸缎,柔软、精细、光洁、娇嫩;母亲就是一本人生的教科书,翻开那本书,就知道什么叫伟大而平凡;母亲更是一柱红烛,即使是到了“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时候,也是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
    感谢母亲墓地两侧的松柏,可以向天地之间寄托我们的哀思;感谢陪伴着母亲的那些花朵,可以为母亲安眠的灵魂歌唱;感谢墓碑前燃烧的纸钱,母亲的笑脸就在火光中闪烁;感谢墓道里鸣响的鞭炮,告诉母亲我们对她的怀念;感谢高高的金银岗,公墓里母亲生前熟悉的老同事、老朋友比比皆是,肯定不会感到寂寞的;感谢风中的松林和泛出绿意的藤蔓,母亲一定会睡得很舒服、很惬意;也感谢老祖宗留下这个节日,让我们能与九泉之下的亲人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
    母亲在一路远行,不知道那条路有没有尽头?也许需要越过高山、跨过大河,也许需要能量的补充和亲人的鼓励。那么就请母亲在旅途上信心百倍、铿锵有力吧,我会把对母亲的思念化作一个个的祈福点亮在那条路上的,希望那一份真情能增添母亲的力量。据说清明是天堂开放的日子,母亲站在那道彩虹桥上,而我就在彩虹桥下为我的母亲喝彩!2014-3-5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