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写作课的时候,让学生修改过小杜的绝句《清明》。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原文可以说是妇孺皆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在课堂上讲,古话说“删繁就简三秋树”,现在请你们把这首绝句改得简洁些,改得好,期末成绩加分。但结果自然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尝试成功,实际上我自己也无法能够修改。
我原是从华东师大的汪祥云老先生给我讲起过这个典故中得到启发的,他说过去有人想改这首诗,修改如下:“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为什么这样改呢?因为时节雨纷纷就是指清明期间,其他时候不至于雨纷纷。行人总是在路上,因此,“路上”一词多余,可以去掉。“借问”也是多此一举,直接说“酒家何处有?”不是更简洁吗?“牧童”更是不需要了,或许可以是老妪也未尝可知啊。汪先生接着说,还有人想改得更简洁些,索性把这首七绝改为“三绝”,“雨纷纷,欲断魂。何处有?杏花村。”简是简了,但没有诗的韵味。
像杜牧这样的诗写到无人能改的程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读了这首诗就会想到“清明节”的氛围,并且将自己融入这样的境界之中。因而,这首诗就移情为己有了,逃不出这清明的藩篱,思维凝固化了。在我的印象中,“清明节”几乎就是下雨天,雨不会整天的下,停的时间却不长,如愁思,断断续续、没完没了。况且下雨的时候,往往雾霭重重,有意的锁住了视线却放开了记忆的闸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死者的音容,宛如眼前。
我小时候,国家主张“移风易俗”,节日大概主要是元旦、五一、七一、十一这么四个而已,除了元旦没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外,其他的节日都赋有浓郁的政治色彩。即便是元旦,每年也会有“元旦献词”之类的社论,由播音员字正腔圆的严肃朗读。不过,在我的印象中,民间对“清明节”却并未因此而淡忘。在清明的当日,我母亲也会淡淡的说上一句,今天是清明之类的话,但没有什么祭拜的仪式。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就是从“清明节”纪念周总理引发的,可算是民间对这个节日影响之深的佐证。
这些年,“清明节”前后的扫墓祭拜活动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扫墓大军造成交通拥堵是不可缺少的一大景观。报纸上、电视台常常当作重要的新闻来报道的。尤其这几年地方官、海外华人拜祭黄帝陵的举动可谓声势浩大,令人侧目,对此评论褒贬不一。
我自己也不能免俗,这些年来也在“清明节”祭拜祖母、外婆、岳父和兄长。我的一位兄长在我10岁时因病去世,母亲一直舍不得安置他的骨灰,直到几年前才在“清明节”落葬安放。骨灰盒是由我双手捧下来的,过去了那么多年,那张清秀的照片还是那么可人,我不禁泪水潸然。墓碑也是由我刻写上去的,所谓的用心用力在那瞬间由我的心涧自然由衷地挥发。他是我童年时候免遭别人欺负的护身符,也是我童年快乐的玩伴和相依为命的人。每当这个时节就会想起难以忘怀的一些童年往事,比如,8岁时曾和10岁的他把队里分的的一麻袋50斤的山芋一前一后的扛回家。如今,阴阳两隔已是几多岁月,但无法排遣我内心长久的思念!一个年仅10岁的生命,竟然在亲人的心中能成了永恒的记忆!这就是亲人的感觉,是任何一种感情无法代替的。
我的岳父是女儿出生后两岁时因病去世的,他对我妻子是最为疼爱的。他是一位兽医,技艺很好,人非常豪爽和大度。经常接济自己的亲戚和邻居。妻子经常讲起小时候父亲带她去兽医站,买了一脸盆的桃子,她竟然全部吃光,然后睡着了。妻子共有二个姐姐、一个哥哥,她最小,岳父喜欢喝酒,每天都要喝一些,唯独小女儿可以陪在他的身边,偶尔还呡上一小口。所以,她的酒量就这样练就了。在大学期间,到浙江绍兴去社会实践,竟然可以把班级里的男生全部弄醉了,自己却若无其事的和其他女同学洗掉男同学衣服上的呕吐物。她还经常说,她家的钱由母亲掌管的,读大学时,在家里,母亲已经给了零花钱,到了去学校必经的镇上,父亲已经早已在路边等候,又再给她一些数目不小的零用钱,还嘱咐她不要告诉母亲。我在前边的博文中也写过,我自己从来没有过什么压岁钱,女儿的第一份压岁钱就是岳父、岳母给的,而且每年总是要比别的孩子给的多些!这大概是他特别疼爱妻子的表现。我结婚时,他不要一分钱的财礼,说我又不是把女儿卖给你了,要什么钱!爱屋及乌,惠及我和女儿了! http://jidian.zupulu.com
“清明节”是中国人对离去这个世界的亲人的集体性怀念,体现了中国人反馈式感恩的情绪,是我国特殊主义人道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这种对亲人的祭拜应该是毫无功利的感情自然流露,是生者对死者最好的纪念,也由此会不断生长出我们关爱身边亲人的美好情怀来。但是,也有人却不这样想,我身边有一位亲戚发了点财,就去请所谓的“仙人”指路,藉此希望保持财运旺旺。“仙人”告诉是他父亲在冥冥之中保佑,每年到“清明节”那天,早晨几点,夫妻俩要到几十里开外的一棵大树下,烧香拜祭,才能保持财运旺盛。我的这位亲戚已经好几年这样持续不断地按照所谓“仙人”的意思,虔诚不改当初。这就使我不由自主的想起费孝通先生在《美国与美国人》一书中写到的:“我们对鬼神也很实际,供奉他们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是免灾逃祸。我们的祭礼很有点像请客、疏通、贿赂。我们的祈祷是许愿、哀乞,鬼神在我们是权力,不是理想;是财源,不是公道。”真是如此!
清明在前,我却有许多的事要做,不能前去拜祭亲人的亡灵!以此小文纪念他们。
下一篇:20周+6,4月3日清明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