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就要到了。每每想起父亲,不仅仅是他对子女的爱,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豁达和乐观。清明忆父
父亲的一生有点传奇:解放前,殷实的家财使他走出大山,成为村里唯一在西安上中学的人;快解放的时候高中毕业,差点去了台湾;解放后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一直在离家较远的农村小学任教,甚至在一个人的学校呆了多年;快退休的时候调入镇办中学管后勤,退休后又找了一个单位看大门,干了几年才彻底“退休”。去世的时候已经85岁高龄。清明忆父
我对父亲最深的了解应该是在他退休后的日子。出生于地主家庭的他很小就会抽烟、会打牌。退休后他把抽了几十年的烟戒掉了,也很少打牌,转而侍弄起了花花草草,花草也不名贵,大都是芦荟、月季、吊兰之类的。房前屋后的空地里种了辣椒、葱、白菜之类的小菜,长势很兴旺,花去了他大部分时间。
他性格外向,喜欢和别人交流。无论到那个子女家里呆,除了和家人唠家常,有机会也会和从未谋面的老人唠家常,很快成为熟人。即使离开了,他也想着人家,有机会就打听那些“朋友”的近况。也许因历经了很多,他把什么都看的很开,很少怄气。虽然有时也会不高兴,但是转过身气就消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和谁生气都没有意思,气坏了自己的身体划不来。这句话也常用来劝解别人。
父亲看电视只看两个频道,一是新闻,二是体育。看体育节目的时间大于看新闻的时间。这是因为父亲一生最大的爱好是体育,尤其是篮球。他上中学时就是校篮球队员,司职中锋,一张发黄的球队合影照片就是佐证。任教时常进行的课外活动是篮球和象棋(别的也没有)。他和母亲两个人在家的时候,一个锁定戏曲频道,一个只看体育频道,换着班看。体育频道的节目他百看不厌,球类、象棋、赛车、拳击、足球、斯诺克不论,只要有时间,一定关注。特别是CBA、NBA球赛,几乎一场不落,不光是中国球员,就是那些拗口的外国球员名字他都能如数家珍,让我们这些晚辈自愧弗如。
父亲和很多老人一样固守传统,但不固执,对随着社会进步出现的有悖传统的现象,开始的时候接受不了,时间长了慢慢就习惯了。父亲对新生事物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例子之一就是对智能手机感兴趣,只是后来属于他的时间不多了,未能如愿。
想起父亲,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的就是这些片段,总觉得他没有走远,在一个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看着我。真心希望父亲已经在那边有了新的“朋友圈”,可以唠他喜欢的体育节目,下下象棋,可以讲他近乎传奇的生平。
愿父亲在那边生活得愉快!
下一篇:忆父二周年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