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思外婆
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接着又一阵滚雷一声霹雳把我的思绪带到了无尽的天边。是啊!春天真的来到啦!春天除了带给人们绿色的一片天,灿烂鲜花的一片海,还会勾起人们对世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因为清明时节是祭奠思怀的日子,人们会把这些鲜花这些绿美同时也献给我们怀念的人!
记得去年清明我写了怀念父亲的小文以寄哀思,今年自然会落笔到我不时就会想起的亲人-外婆。如果外婆在世的话,应该是一百加四了哟!老人家离开我们已二十四年多了,但是却总象生活在我的身边,很多生活细节都能让我想起她。有时吃到了外婆喜欢吃的东西、看到好看的家庭片、和家人一起摸摸麻将时、……,我想,如果外婆在多好呀!现在我会用足够的时间去满足老人家所有的要求,好好陪陪老人,让她每天都开心!
我是外婆一手带大的。记得文革期间,一次居委会召集大会后,外婆回到家就烧水洗头,请人剪去了几十年不变的盘在脑后的长发,说那是封建式的发型,要响应党的号召。接下来不久,有那么一天,我到汉口送外婆上大轮船,眼睛噙着泪水,看见船慢慢驶去,一直望着船前行前行,直到完全消失。那次,外婆是一个人去重庆回老家农村的,是居委会要求她下了户口回去的。
外公解放初期就过世了,外婆带着我不满十岁的小姨一九五三年到武汉我们家。我母亲是老大,自然有赡养母亲和妹妹的义务。我兄弟姐妹五个,都是外婆带大的,外婆的性格以及举止言谈影响着我们,很多被我们所传承。
外婆很勤劳。记得那是五十年代困难时期,虽然我还小,但清楚地记得外婆每天天不亮,就背着背篓从一区走山路到武大西山头山脚下的菜埸买菜,买一堆很便宜的那种菜,好的就做菜,差的就腌起来做成咸菜。外婆缝补浆洗里里外外一把手,做得一手可口的川菜,做的四川特色叶儿粑在过年时是我们的最爱,外婆还包得一手好粽子,有时餐馆还请外婆去包。外婆纳鞋底为我们做布鞋,在布鞋前还用线盘成一串圈圈,说是结实经穿。唉!感觉到没有外婆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童年,因为是外婆让我们的家象个家,收拾得巴巴适适(四川方言),过着衣食无忧的安定日子。
外婆性格倔强,再大的困难似乎都难不倒她。文革期间,外婆回到老家,一个人住在乡下,从不托人写信叫难,过贯了城市生活的她仍能安心在农村度过最难的日子,与老家的乡亲处得很融洽。没几年外婆又回到武汉,但令外婆最大的遗憾是她的户口一直没能再迁回武汉,这也是至今都让我心里感到不安的一件事情。
外婆喜欢交友的性格让我的童年丰富多彩。记得我上学前,是外婆的跟脚,只要她外出就会带上我,柯家湾(现在的东湖新村)是我们常去的地方,外婆是柯家湾的常客,而且是座上宾,只要婚丧嫁娶我都会随外婆参加,与菜农打交道让我从小就接触到农村生活,懂得了一些人情往来,也拉近了与农民之间的感情。那时的柯家湾是一个不大的村子,土坯房,有耕牛有猪圈,鸡狗成群,一片农家景象,周边都是农田,种着大片大片的庄稼和蔬菜,不远处就是一片坟地,很有几分荒凉之感,但是这个湾子是我常去的地方。是外婆的“外交”经历让我耳濡目染,使我得到了城市孩子不可能接触到的一片天地。
去武泰闸舅舅家小住几天也是常有的。在武大坐12路公汽就可以到大东门,然后坐人力车往南去就会到舅舅家,那是武船的工人宿舍。宿舍的后面不远处就是一条铁路,在那里可以看见火车,清晰地听见火车的轰隆声和汽笛声。工人宿舍人情味很重,经常打着招呼,谁有难就有人帮。夏天天快黑时,各家各户就占着地,搬出竹床,并着摆放,不分男女老少晚上睡在一个天空下,扇着扇子,聊着天,赶着蚊蝇,一幅市井生活画面。外婆和邻居们很熟悉,还有好几户四川老乡常来常往,大家相处很随意很和谐。http://jidian.zupulu.com
小时的我,跟着外婆经常变换着生活环境,让我有机会去感受工人、农民的生活,对我的成长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
清明节到了,不仅清明节我会想起她老人家,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也总会想起这位最亲最亲的人,因为在我生活细节中有很多外婆的影子,真是这样!
外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下一篇:清明~怀念已逝的亲人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