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思念老人 > 正文

    清明时节,怀念最疼我的奶奶

     这两天晚上到河边跑步,每每看到有人烧纸以及地上一堆堆烧过的痕迹。提醒我清明已是清明时节。
      终于在清明这一天很费劲地结束了这篇关于奶奶的文字,写得断断续续,感觉辞不达意得很,聊当纪念吧。

    回忆奶奶

      昨晚又梦到奶奶,梦到我想搞清楚奶奶到底有多少个兄弟姐妹。八个或是更多?我仍不清楚。当然这不是关键,可以向父亲或是父亲的舅舅们去求证。
      以前也偶尔梦到奶奶,似乎总是在清明或是七月半前后。然后就打电话给父亲,让他多烧些纸钱。奶奶离开我们已经九个年头了,我没有在清明或是七月半的时候给奶奶上过坟。心底的怀念总会在这些时候提醒我,通过梦这种奇特的形式。在奶奶离开我的头至少三年里,我一直不敢也不愿去接受这个事实。第一次扑倒在奶奶坟头的时候爸爸和姑妈陪着我落了很多的泪,那是奶奶死后一年的那个寒假。后来有很多次,回家后我总是自己去奶奶坟前坐上几小时,面对一抔黄土,想关于人生与归宿等大问题。
      奶奶没有上过学,但记得在小时候点着煤油灯围炉烤火的时候,奶奶醮着水在桌上给我写过她的名字--徐清陽(她所接受的还是繁体的写法),写得极认真,极娟秀,奶奶写这三个字的时候神情很害羞。我竟没追问过她是怎么学会的。奶奶还跟我说过,成亲前,她借着打猪草的机会跑到山梁上偷偷地看过我们家的房子。
      我爷爷很早就死了母亲,他父亲也没有再续弦,所以他只有一个姐姐,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到我奶奶嫁过来的时候,姐姐已出嫁,家里只有父亲和他。奶奶从人口众多的娘家嫁到清静的我们家,刚开始很不习惯,奶奶说,有时候静到“赶得鬼出”。
      此后很多年间的事情,奶奶没怎么跟我提起过。只说爷爷脾气很不好。可以想像爷爷从小缺少母亲的管教,父亲又比较娇惯,虽然是穷苦人家,自然也很有些少爷习气的。奶奶说爷爷脾气不好,对老父亲还孝顺,在家不敢乱来。我听出来,那意思就是在家外就难说了。
      奶奶一生生了八个孩子,活下来的只有五个。奶奶说爷爷的脾气在我大伯早殇之后才大变的。我大伯是奶奶的第一个孩子,带到十四岁,奶奶说都已经开始张罗着给他说亲了。可是不料得病了,误吃了郎中的虎狼之药。据说死得极惨烈,全身黑紫,死的时候,爷爷不在身边。自此之后,爷爷的脾气不那么大了。之后不久,在三年困难时期,我又有两个姑姑先后得了水肿病死了,都是因为饿的。奶奶大概跟我说过,那时候,每人每顿只有二两口粮,还得出工干集体。那时爷爷大概是村里的干部,积极为公,不大管家里八九口人吃饭的事。我很难想像瘦弱的奶奶面对着四五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每天每顿的吃饭问题时的苦恼,也很难想像饿死的孩子对奶奶的打击。我只知道,后来奶奶跟我提起我这几个早夭的伯伯、姑姑的时候,眼睛里已没有多少泪,只有沉重的叹息。除了这些之外,奶奶也跟我讲过牛郎与织女的故事,还有她小时候躲“良子”(音“良子”,即指日本鬼子)的故事,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极生动。我的关于日本人凶残的最初认识就是从奶奶的叙述中得到的。
      活下来的五个孩子中,我爸成了老大,然后是我姑姑和三个叔叔。有时候,看着奶奶那个瘦小的身形,我常想单是每个孩子怀胎十月就够辛苦的,更不用说在那个物质严重匮乏、各类运动接二连三、全凭劳动生存的年代,在我们家那个至今仍不富裕的农村,拉扯五个孩子长大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工程。
      我们家的特别之处是,分家很晚。不像别的家里儿子结婚就分开另过,我爸他们兄弟四个都成了家且有了孩子之后,才分的家,那时我都十五岁了。在我的印象里,分家之前,十几个人围在一张桌上吃饭的场面极壮观也极和谐,家里也极少有人争吵。在我印象里,他们兄弟间的争吵或是妯娌们的吵架,都是奶奶死后才有的事。奶奶跟儿媳妇们相处得很好,在婆媳关系出奇微妙的中国,尤其是在农村,又是和四个儿媳,奶奶做到这一点是很要些智慧与艺术的。后来我想,奶奶的秘决有两条,一条是以身作则,什么事都默默地做,不挑也不拖,另一条是从不说儿媳的不是,有不是都是自己儿子的。到晚年的时候,奶奶也人老话多起来,但都只对自己的儿子念叨,从不在儿媳面前絮叨。
      分家之前,为解决以后爷爷奶奶的生活费问题,我父亲主持建了一个油坊。分家之后,油坊就归我爷爷掌管,每年有三四千的收入,作两位老人的生活费。他们不单独起火做饭,四个儿子家轮着吃饭。由于离得都很近,各家之间不出一百米的距离。起先每家吃三天,后来为保证伙食比较好,改成每家吃一天。分家到奶奶死这期间,有十年。这十年奶奶也算是安享了晚年。奶奶晚年最大的不幸是曾两次摔断了腿,每回都在医院住上好几个月,我去陪侍的时候比较多。因为这一点,奶奶对我格外感激,以至于临死前我虽没在她面前侍奉,她还是将十个袁大头银元全都留给了我,而没给别的人任何东西。
      奶奶一生最大的毛病就是迷信,从奶奶的迷信使我很好地理解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与柳妈等下层劳动妇女的命运。记得很小的时候,我要是受了惊吓,奶奶会认为魂魄被吓走了,喊回来就没事了。于是到晚上,奶奶便会爬到堂屋外的房梁高处大声地喊我的名字,叫我回来睡觉。这招要是不灵的话,奶奶就会求助于小庙的“神”,去求了“神符”挂在床头或放在枕底。家里哪段时间要是连着有两个人得病,奶奶就会极力主张请个“巫婆神汉”之类的角色到家驱邪。奶奶笃信的神里有个“杨三将军”奶奶称之为“杨老爷”的,我们乡下有破旧的小庙供着的,每逢初一十五的,奶奶都会去庙里上香,风雨无阻。有个头疼脑热的,奶奶最先想到的就是到庙里去求个药签,然后回家极虔诚地熬来吃。诸如此类的事,奶奶不知道做过多少次。奶奶一生对神佛的信奉已深入她的思想而无法改变。现在想来,我很后悔当初对奶奶这种敬神精神的嘲笑与反叛。我们有什么权力去笑话一个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老妇人的精神依托呢?
      我一直不能明白的是,奶奶因为什么事至死都不能原谅我爷爷。我妈跟我说,奶奶临终前交代她说,她死后决不要跟我爷爷合葬。按我妈的说法,奶奶临死的时候都没好好看我爷爷一眼,很清醒地死在我父亲的怀里。我猜想一定是爷爷做了什么令她伤心的事。人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也许他们之间是没有爱情的,有的话也消磨在了中年育儿的艰辛过程中了,到老了,儿孙孝顺颐养天年已不需要。然而还是有些伤痛是至死不能原谅的。
        

      奶奶待我特别好,好到我的婶婶们甚至颇有微词,尤其是对最后将袁大头银元全部留给我这事。奶奶的孙辈有八个孩子,每家两个,加上我姑姑的三个孩子的话,一共十一个。可是由于我是孙辈中的头一个,而且带我的时间比较长,而我也会比较在乎她的缘故。
      由于妈妈老上父亲所在的位于县城的工厂做临时工,奶奶带我的时间最长。我自小跟奶奶睡,无数个冬天的夜晚,奶奶将我冰凉的脚暖在怀里,我也将她瘦到皮包骨的小脚暖在腋下,我们相互取暖。提到脚,奶奶的小时候被裹过足,没有被“塑造”成“三寸金莲”时赶上新社会解放,放开了,但脚掌还是被弄得有些畸形了。在还是点煤油灯的我的小学时代,很多个夜晚,奶奶陪在灯下看我们做作业。记得三年级的时候,课间有一回在学校附近的山坡上玩,我的脚底刺进一寸来长的竹签。老师把我背回了家,并布置同学以当我受伤的时候为题写一篇作文,据当时很多同学记载,我在痛得哭叫的时候,喊的不是“妈妈”而是“娭毑”(我们那方言对奶奶的称法),正如我同学所总结的,那是由于奶奶平日对我的关心所致。
      在高中住校的那段日子里,每两三周才能回家一趟。只要回家,奶奶会到我家来陪我睡,给我唠唠家里的事。每当这时,对她是一种宣泄,她会将平日从媳妇们那里受的闲气倒出来,常是她说着说着我便睡着了,没能给她太多的安慰。走时,奶奶都会嘱咐我妈给我做些菜带到学校去吃,然后她从箱子里拿出攒下的零食偷偷地塞到我包里。很多回都是奶奶踮着小脚送我到公路边上去搭车,没有太多的嘱咐,只是默默地跟一路。奶奶记得我的每个生日,有时候在学校,我自己都不记得,到回家的时候奶奶都会亲手煮上几个荷包蛋为我补过生日。
      我和弟弟同年考入大学,奶奶很高兴。送我往北京之前,奶奶哭得很凶。之后,每到放假之前很久,奶奶就开始念叨,等我们回去。大三那年的寒假,我刚从家里回校不久就收到表妹的来信,说奶奶去世了。我正月十三从家里走的时候,奶奶还好好的,没有一点要病的迹象。正月十六,据说是吃了邻居送的元宵,吃坏了肚子,只几天的工夫,整个消化系统功能衰竭,正月二十四日,奶奶走了,终年68岁。可能这回奶奶自己感觉到了老境来临,回天无力,她坚决不去医院。老人都怕死,此前,只要有不舒服,奶奶都会积极看病吃药,而这回,奶奶选择了在家里平静地面对死亡。
      后来我想,那次回家,如果不是巧合,就是奶奶早有老之将至的感觉。那年初五还是初六,奶奶拄着拐杖来到我家,硬要塞给我和弟弟一人五十块钱,我们不肯接,奶奶出乎寻常地生气,把钱往火里扔,并说了我死了也带不走之类的话。之前,奶奶给我们钱从来没有像这回这样坚决过。现在,每次和弟弟忆及此事,都会热泪盈眶。
      奶奶就这样走了。我甚至没有回去奔丧。这是奶奶临终前交代的,她怕我旅途劳顿,嘱咐不要叫我知道。就这样,这个世上少了一个疼我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