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思念老人 > 正文

    清明时节 祭母亲

    油菜花香 祭 母亲 上
    1995年的清明,为了自己一桩心愿,我专程回河南登封老家1995年的清明,为了自己一桩心愿,我专程回河南登封老家祭奠母亲。
    初春时节,嵩山脚下的中原大地,乍暖还寒,千古高风吹得人脸发皴,但却挡不住春的气息。山岗上、田野里,已见麦苗儿拔节,油菜花开。
    母亲赵香梅,1977年春在西安户县“618研究所”的医院病故,终年47岁。17年后,1994年清明时,父亲和妹妹从西安把母亲的骨灰送回老家入土。我在珠海因事,未能回去,但心中总是不能释怀。因此,这次和父亲、妹妹约好,大家分别从西安、珠海出发,在清明节之前赶回老家,祭奠母亲。
    在河南登封市王村乡的三沟村,我们随老家五伯、堂哥嫂和堂姐走在山路上。
    坡上,麦苗的绿浪随风起伏,一片片金黄的菜花香气袭人,又有几株娇艳的桃花点缀其中,好一幅朴实迷人的山区景色。父亲给我遥指母亲墓地的方向,远远望去,她就这样静静地安眠在这山坡之中。而这色彩中,最让我心动的是那大片的金黄,母亲的墓地就隐现在那绿色麦苗和金黄的油菜花中。
    我静穆伫立于母亲墓前。蓦然,我似乎看到母亲慈祥的面容,听到她在油菜花丛中喃喃的低语。我也仿佛贴近母亲,想起母亲的许多生前往事……
    母亲骨灰安葬时,据说亲朋好友来人很多。母亲早年一直生活在老家。父亲家兄妹六人。那时爷爷、奶奶加上兄弟媳妇和小孩,全家有二十多口人,是一个大家庭。
    母亲的辛劳是出名的,加上她心地善良,人缘好,有什么好吃的,总是留给公公、婆婆、侄儿、侄女们,大家都喜欢母亲。
    1953年,抗美援朝时,父亲正在郑州上学。当时他瞒着家里人,投笔从戎,参加了志愿军。爷爷、奶奶知道消息后,领着妈妈赶到学校,但父亲已经出发了。
    父亲和同学们乘着北去的列车,奔赴前线。到了东北,父亲没有被派遣到前线,而是留在锦州高级炮校,当了名炮兵教官,轮训派往朝鲜前线的部队干部。
    祭奠母亲。
    初春时节,嵩山脚下的中原大地,乍暖还寒,千古高风吹得人脸发皴,但却挡不住春的气息。山岗上、田野里,已见麦苗儿拔节,油菜花开。
    母亲赵香梅,1977年春在西安户县“618研究所”的医院病故,终年47岁。17年后,1994年清明时,父亲和妹妹从西安把母亲的骨灰送回老家入土。我在珠海因事,未能回去,但心中总是不能释怀。因此,这次和父亲、妹妹约好,大家分别从西安、珠海出发,在清明节之前赶回老家,祭奠母亲。
    在河南登封市王村乡的三沟村,我们随老家五伯、堂哥嫂和堂姐走在山路上。
    坡上,麦苗的绿浪随风起伏,一片片金黄的菜花香气袭人,又有几株娇艳的桃花点缀其中,好一幅朴实迷人的山区景色。父亲给我遥指母亲墓地的方向,远远望去,她就这样静静地安眠在这山坡之中。而这色彩中,最让我心动的是那大片的金黄,母亲的墓地就隐现在那绿色麦苗和金黄的油菜花中。
    我静穆伫立于母亲墓前。蓦然,我似乎看到母亲慈祥的面容,听到她在油菜花丛中喃喃的低语。我也仿佛贴近母亲,想起母亲的许多生前往事……
    母亲骨灰安葬时,据说亲朋好友来人很多。母亲早年一直生活在老家。父亲家兄妹六人。那时爷爷、奶奶加上兄弟媳妇和小孩,全家有二十多口人,是一个大家庭。
    母亲的辛劳是出名的,加上她心地善良,人缘好,有什么好吃的,总是留给公公、婆婆、侄儿、侄女们,大家都喜欢母亲。
    1953年,抗美援朝时,父亲正在郑州上学。当时他瞒着家里人,投笔从戎,参加了志愿军。爷爷、奶奶知道消息后,领着妈妈赶到学校,但父亲已经出发了。
    父亲和同学们乘着北去的列车,奔赴前线。到了东北,父亲没有被派遣到前线,而是留在锦州高级炮校,当了名炮兵教官,轮训派往朝鲜前线的部队干部。
    时间一晃几年过了,母亲在河南老家,当时我们姐妹尚未出生。母亲上孝敬公婆,下把关爱倾注到侄儿、侄女身上,有时也去妹妹香春家小住。
    父亲在部队提拔了干部,据二伯说,“萌发了同老家的妻子离婚,在城里另觅伴侣的念头,”(一次我笑问父亲,他并不承认)。
    老家的爷爷、奶奶一听可急了,裹着的小脚的奶奶,不辞长途辛苦和爷爷一道乘火车,亲自把母亲送到了部队。打这以后夫妻团圆,母亲成了随军家属,而后父母年近30岁时,才有了我。
    记得1983年我结婚回老家,二伯对我谈起此事,说的绘声绘色。我临走时,亲人们一二十人站在山波上,一边招手一边流泪,朴实而真挚的亲情令我感动。一晃十三年过去了,二伯已经病故,故乡物是人非了。
    我时常想,如果不是爷爷、奶奶把母亲送到了部队,也就没有我。如果父亲去了朝鲜前线,那又会是怎样?世事变化,往往源于某个偶然的事件。
    在部队,母亲29岁才生下我,我自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了。
    1962年,我们一家调到陕西航空部军工单位,陆续我又有了三个妹妹,一家六口人,母亲把家料理的井井有条。我是老大,自然也帮母亲承担些家务。
    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妇女,没有什么文化。记得文化大革命时,父亲被下放到东北农场,家里的事只剩母亲承担操劳。我给爸爸写的信,母亲去寄,她竞把检举箱当成邮箱,把信投了进去。后来被人送还,才知投错,我们和妈妈笑了好一阵子。
    和母亲熟悉的人,都说她心地善良,勤劳实在,是个好人。
    母亲在幼儿园上班。家长都愿意把自己的小孩交给母亲照管。她对每一个孩子都向对自己的小孩一样,关心爱倍至。
    我和母亲在一起,她常给我这个大女儿。念叨一些心里话,讲做人的道理。
    母亲对人坦诚,实在、贤惠。有时受了委屈,闷在心里,也不会说出来。
    母亲为了照顾好父亲和几个女儿,长期辛苦操劳,积劳成疾,患有高血压、甲亢等病,身体很差。
    爸爸和我主动承担的家务事倒多一些。
    在她47岁时,半夜,睡眠中,父亲发现母亲情况不好,送到航空部“六一八研究所”的医院,抢救了六天,医生回天无力,母亲病故在医院中。当时我19岁,而我的小妹只有8岁,全家悲伤之中,似乎流干了泪,爸爸也是六神无主,失去依赖。
    老家的堂哥、表哥和表姐赶来,一定要把母亲的遗体运回老家,经多方做工作,才只得做罢。
    那段痛苦的岁月,真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当时,我还是下乡知青,在农村麦地里锄着麦苗,我想到回家见不到母亲,走时没有母亲相送,忍不住泪滴禾下土。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