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拜祭亲人 > 正文

    清明祭母寄思

    寄思
    一一年一度一清明,泪眼怨恨烟火升。
    思绪寻娘西天走,踏步雾霭迷旧径。
    往返六次已谙熟,乘风驾云落门庭。
    双手搂定老母腰,千言万语从头听。

    兄弟姐妹谨遵命,孙男娣女更长成。
    邻居叔婶尚康健,姑舅妗姨甥痛声(1)。
    乡里常念您的好,更励儿女热言行。
    而今生活又迈阶,真盼娘亲九九重。

    七律三首.
    清明祭母

    每逢佳节倍思亲,忆娘想娘迭层层。
    弱体扶幼避战乱,柔情贤惠敬婆公。
    首饰卖尽籴米粮,掺糠续菜三代充。
    爷孙肚皮日日饱,惟娘佯嗝胃肠空。

    嫁夫随夫隐无姓,却让儿女记伟功。
    英雄载书典籍里,娘亲活在吾心中。
    天天夜晚望辰光,最亮一颗乃祖星。
    漫道泰山何广大,未及母亲恩情重。

    心潮起伏绘长虹,敢借七彩三分称。
    春雨潇潇独幕泪,惊雷滚滚专场鸣。
    莺歌燕舞唱英魂,树绿花开映峥嵘。
    牢记遗嘱不烧纸,志大才疏拙笔耕。

    (1)、2012年,我二舅去世。

    祭娘亲

    想娘、忆娘,并非仅在祭日、清明,而在朝朝夕夕。每每要行文时,笔未动,意先驰,泪涌流,不得不撂笔。可又时时不忘,心潮起伏……
    二零零六年阴历十一月二十二,是父亲去逝周年的日子,我由东北抚顺回山东老家为父上坟。只是不知道母亲让我们回去,还有另外的意思。
    母亲很是开明,尽管如此,但也着实迷信。年轻时算命,算命先生说母亲能活八十岁。在当时生活、医疗条件极差时代,八十岁已是高寿。放到现代,活到八十岁不算什么。更何况算命先生说能活到八十岁,也没有说就到八十岁为止。但母亲偏偏相信自己只活八十岁,快到八十岁年龄时,就想这件事。春节前让我们回去,实是想最后一次大团圆。没有想到母亲思来想去,真的无病也有病了,小病也大病了,正月二十七母亲经检查确诊为肺癌,随后母亲病情继续恶化。四月二十九凌晨零点三分,母亲在医院安然去逝,寿八十一岁。
    老天真得有情?母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我拿过母亲还刚刚用过的手机欲给我哥打电话,手机里传来“手机费已用完”的声音;治丧的七天里,老天一改往日的晴空骄阳,全是阴天,晚间小雨涟涟;出殡的那天,随着“起——灵”的一声喊,母亲常用的、挂在墙上的、刚才还滴滴哒哒作响的挂钟嗄然而止。此时,我真得相信老天有情——天道酬勤,天道酬慈,天道酬善,我的母亲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母亲出生在山东省夏津县。姥爷去逝后,为了生计,姥姥携二幼子到齐齐哈尔投奔亲友,十余岁的母亲寄留于高唐县张庄、梁村其大姨、二姨家中。母亲有三个姨,我奶奶即是母亲的三姨。母亲十七岁时,与我父亲结婚,是两姨做亲。小时寄人家中,虽说亲姨,但也须勤勉、多劳、谨慎。
    或许是这些经历,使得母亲有很好的涵养性,有很强的吃苦耐劳精神,有健壮的体魄,有坚强的毅力。
    或许这些经历,使得母亲待人友善、和睦。在村里从不与人争吵,我等小孩子打架,不管我们有理无理,总是评我们无理而去安抚对方。村里谁家有困难,她总是仗义相帮相助。在生命的最后二十余年里,她手里的钱都是我兄妹给的,村里人谁向她借,她总是有求必应。而母亲自己,再精打细算省出来。方圆十里、八里的人,认识或不认识的,进大门寻求方便,母亲总是尽力提供。村里人谁家有了纠分、有了矛盾,总是找母亲评说。母亲不管白天黑夜,也总是不辞辛苦。母亲对有势者不卑,对无势者不亢,仗义行事。每每有乞讨者过,母亲总是慷慨相舍。即是在生活最困难时期,我家都已揭不开锅了,但只要有乞者来,母亲也是绽着笑脸,或菜团子或地瓜以给之,尚满目欠意。
    或许这些经历,母亲更敬重公婆、孝顺公婆。母亲的女红很好,三妯娌中最好,在我们村、乃至方圆十里、八里内,也是有名的。奶奶是十分仔细的人,她穿用的衣服、鞋袜等,从不让他人缝制,都是母亲伺候。鞋袜、枕头、手帕都是绣花的,且精细极致,使得我奶奶在村中老婆婆群中很是风光。在生命的每一天里,总是先公婆而起、后公婆而息。奶奶是典型的三寸金莲,起床很慢,在冬季里,母亲为奶奶准备的早上的洗脸水热三次、四次是经常事。
    或许这些经历,使得母亲心灵手巧。母亲纺线,出奇的细、出奇的快。母亲织布,出奇的匀称、出奇的磁实,几何图形错落有至,花草禽兽栩栩如生。劳者多能,也可说能者多劳,起五更睡半夜的辛劳,透支了她的生命。
    或许这些经历,使得母亲性格刚强、不甘落后。母亲的农活很好,女人应该会的她会,不应该会的她也会,女人应该做的她做了,不应该做的她也做了。耕、耙、播、锄,赶车使牛,打谷扬场,样样都会。修房、垒墙、清除茅厕这些了活,是男人们干得,但父亲不在家,都是母亲做了。一九五八年进行了大跃进,在两年的时间里,母亲奋战在修河筑堤的行列里。饥饿、潮湿和超负荷的劳作,使她浑身是病,进一步透支了她的生命。
    或许这些经历,使得母亲对儿女们更是关爱、更是呵护,使得我等兄妹在乡里是出色的。长兄,自上学始就跟在做校长的父亲身边,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放到别人家,自此务农是必然的,何况家中正缺劳动力,也可减轻母亲辛劳。但母亲说服父亲,又送我兄长去当兵。复员后在母亲三番五次的努力下,按排到聊城地区五金批发站。大妹,为照看小妹上学较晚,读到高中,当时正值取消高考之时,便还乡务农。母亲设法让大妹到村小学做民办教师,连续十几年,年薪仅在150——200元间。大妹几次想不干了,是母亲鼓励了她,让她坚持了下来,二零零三年终转为正式教师。二妹,勤快多劳,但读书一般,初中毕业后未报考高中,直接报考了中专,一试不的。此时二妹不意考场只想务农了,母亲坚持让她复读,二试又不中。母亲又让她复读,她不肯,母亲强迫她复读,并转到较远的学校,终于于第三年考上了卫校,现在县医院做护士工作。小妹,学习好,机遇也好,初中毕业后顺利考入县第一中学,后又如愿以偿的考入卫校,现也在县医院做护士工作。
    一九四九年五月初四,(阳历六月一号)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当时,我父亲、大爷、叔,虽都已成家,但还都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作为家庭太上皇的我奶奶,既是母亲的婆母,也是母亲的姨妈。按说,有这种关系母亲可以懒散一些、特殊一些。但母亲要强,倒是更勤快、更辛劳,更自勉。奶奶对我优待溺爱,母亲怕妯娌们有意见,把我送到姥姥家。到了上学时,母亲用她亲手织的花格粗布,为我缝制了崭新的书包。我从小淘气,经常纠集小伙伴与老师作对。每每如此,母亲总是教训我、教导我,说老师是教你们学问的,要尊重老师。如果我再一再二又再三了,母亲就避开奶奶,在我上坑睡觉时打我、教训我。母亲没有文化,但对我们的学习很上心。她经常对我说,社会主义是天堂,没有文化不能上,鼓励我好好学习。我是六岁上学,从那时起,为了大家庭的和睦,也为了磨炼我,母亲要求我放学后都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记得比较清楚的就是给猪和羊割草了,挎着篮子,钻到青纱帐里去找猪、羊能吃得草。开始很害怕,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读到三年级时,我的家乡遭遇了雨涝之灾。此时,我的大妹、二妹也相继出生了。这样一来,使原本缺少劳力的家庭更缺乏劳力了,使原本困难的家庭更困难了。政府动员村民移民外地度荒,母亲考虑到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年幼的我们,没有移民。她先后把陪嫁的首饰和像样的衣服都卖了,换了地瓜干维持全家生计。即使这样,每到吃饭时,母亲先给爷爷奶奶端上,再给我们盛好。我们吃着、母亲看着,剩下了她就吃一点,剩不下她就挨饿了,这是常事。
    此时的家里只能供一人上学,无奈,只能让我哥读书,而我只好辍学了。
    渡过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生活略有好转。所谓好转,只是有了瓜菜代的三顿饭而已。母亲让我到离家八里路的梁村高小复读,看看家里的困难情况,目睹了母亲的艰辛,凝视着母亲憔悴的面容,我不想读书了,只想务农以减轻母亲的辛劳。母亲告诉我,没有文化就没有出路,不读书就没有前途,坚持让我去复读。我去了,只是三天后我又逃回来了。母亲还是让我去,我不去,这时母亲发火了,她随手拿起扫帚径直打在我身上。我还没怎么样,母亲倒是流泪了。边打我、边说,你不想好了,你不长出息了……从此我开始了复读。在读高小的日子里,我每星期的伙食就是一篮子地瓜。这是好的,因为母亲把大一点、好一点的地瓜给我了,她自己吃得是地瓜头、地瓜尾和地瓜秧。母亲对儿子的疼爱是见缝插针的,为了让我吃上一些粮食,一天母亲告诉我星期六放学时直接去姥姥家,母亲也是那一天先我到姥姥家去的。第二天我上学时,母亲为了我,不顾及在我的妗子、她的弟熄面前的脸面,让我姥给我蒸了一锅窝头拿到学校。读中学时,生活又有了进一步好转,我可以带粮食上学了。但我深知母亲的艰辛,我的一天三顿饭自己定量,从不敢吃饱。母亲知道后总是说我,说我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定要吃饱。每到星期六我放学回家的时间,母亲和奶奶总是站在大门外翘首远眺,等我回家。家中困难,我总是穿父亲、哥哥穿过的衣服。但这些衣服也被母亲收拾得干净利落,那怕是一次又一次的打补丁,也总是齐齐整整。
    一九六九年三月我应征入伍,从此母亲的心被我带到部队。从此母亲开始了失眠,夜深人静,母亲的眼睛盯着房梁。奶奶说,三小啊,你娘想你啊!从此,母亲对军人有了特殊的关注,大路上出现一个军人的身影,母亲驻足相望,目光接出去好远,又送出去好远。从此,母亲对军队有了特殊的关注,那里有了战争,哪里在打仗,哪里地震了,哪里发水了……凡是有军人的地方,都是母亲关注的焦点。一九七零年,邻村的同年兵战友杨林厚牺牲了,部队给县武装部发了电报。因为讹传,我的同学到我家打探虚实,精心的母亲无心做工,摧促父亲向部队写信,自己也寝食不安,一直到接到我的平安家信。一九七一年,因在施工中负伤的同村同年兵战友李振砚复员,见此情景母亲更是提心吊胆。
    我深知母亲不易,更深知有三个妹妹的家庭生活困难,每月我总是尽可能的多寄些钱回去。我回家休假时,母亲说你哪来的这么多钱,三小啊,咱宁可让身子受累、不可让脸发热啊!是啊,母亲怕我贪污受贿。我告诉母亲这是我口挪肚攒的钱,母亲又为我的身体担心……
    我记住了母亲“兄弟姊妹要和睦”的教导,对妹妹尽力呵护。对哥哥的孩子,我是尽心竭力了的,在战友的帮助下,都得到了安置。……
    春节返回抚顺,三个月后又回到病重的母亲身边时,母亲用微弱的声音告诉我嫂子为我煮馄沌。这是我最爱吃的,是母亲在最后能行动的时候为我包的。吃着馄沌,泪水流到碗里,我想到了一次不落的上车饺子下车面。在过去的岁月里,哪怕我离家才三天,哪怕我是半夜到家,母亲也总是为我煮上一碗面条,面条里有开着花的鸡蛋,这是下车面。每次离家,母亲总是为我包饺子,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白面就用地瓜面,没有肉馅就用野菜,也要包饺子。母亲说上车饺子下车面吉利,是啊,吉利,母亲把她的深情一把又一把的塞进我的兜里,兜里满满鼓鼓,母亲把她的祝愿一缕又一缕的装进我的肚里,肚里热热乎乎……二零零七年阴历四月二十九,这个世界上最疼我、最爱我、最牵挂我的母亲走了。
    “宁可让身子受苦,不让脸发热”。“宁可一人单,不让二人寒”。这是母亲对我的教诲,过去我坚守了,以后我也会坚守。
    ……
    回忆母亲是幸福的——甘甜的乳汁,喷香的吐哺,缝制的土布书包,高高举起的巴掌轻轻落在我的身上。我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做什么,无论长到多大,总有母亲的守望与牵挂……追忆母亲是悲痛的,总感到亏欠了母亲很多,而又永远失去了孝敬的机会。自我记事始,从未违背过母亲意愿,从未让母亲生气。在此之前,我也自认是示敬尽孝了。现在母亲长去了,望着母亲的遗容,尽孝诸事都已远去,想得只是我哪里没有做到,哪里没有做好,我可以做得更好。我再想让母亲打我、骂我,再想听听母亲的唠叼,已不可能了,永远不可能了。
    娘,儿想念您。
    罗文博先生留玉

    锦心绣口说清明,博主诗文情意浓。
    语文祭奠母亲情,小溪拜读亦伤悲。
    人生难免阴阳隔,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格格先生留玉

    春回大地正清明,悼文哀词祭娘亲;
    山高水深千万尺,寸寸满载思母情。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