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 为一块死去的土地(父亲原创)
我不是农民,但是我的祖辈是农民。我的骨子里流淌的是农民的血。所以看待土地,我有的是一颗老农民一样的心。
像我们这样的江南小镇,以前小的只有两条铺石板的街道,四周全被河流、小山、村庄、田野所簇拥环绕。我的很多亲戚、朋友乃至邻居都是农民。小时候,我和农民朋友一起上学、生活,有很多次我到田野亲身去体验播种、耕耘、灌溉、收获时候的艰辛与快乐。
我特别喜欢小镇南边的一个村庄,那是我家的祖居地。村外有一大片有稻田、桑地、池塘、竹林、菜园、河浜、渠道、纵横交错的田野,人称“千亩田”。完全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现实版。
也许是受到冥冥之中的某种感应,每当我站在这块土地上的时候,我就回觉得我的双脚就像植物的根一样,能够直接从大地吸取养分,变得神清气爽,精力旺盛。这一块田野完全是一个小小的生态循环圈,农民们用生长在路边的青草喂鱼,从鱼塘把淤泥挖出肥田。青蛙在里面蹦蹦跳跳,是庄稼的忠实卫士,各种鸟儿在树上筑巢,它们的主要食物也是害虫。想一下吧,在田间小路上欣赏一下野花,在垂柳依依的小河边垂钓,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撇开这些诗意的想象,这块土地更重要的是农民的饭碗,是他们祖祖辈辈的生存依赖。它不但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四季不断的果蔬,更是不少人家的食品橱和小银行。出去走一圈,鲜活的野鲫鱼、河虾、螺蛳、河蚌、黄鳝,就可以捉回来做菜了。这几年大家生活好了,但是十个手指头伸出去也有个长短,不少经济拮据的人家只要勤快能干,千亩田从来不会亏待他们,这些野生的小水产品,在弯弯兜兜的河浜里好像永远捉不完,按现在的市场价,就算卖掉一篮螺蛳,节省一点也就可以过一天了。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今年我得知了一个噩耗,千亩田被整改了。我再去看它的时候,绿宝石一样的桑地不见了,闪烁着波光的小河不见了,郁郁葱葱的竹林不见了,棋盘似的稻田也不见了,小鸟们无枝可依,青蛙无洞可栖。被翻起的泥土在推土机反复的碾压下呻吟,只看见一片支离破碎、惨不忍睹的景象。
我不知道经济的发展是否一定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我不知道一棵小树都不能生长的土地,还是不是有生命的土地,我不知道没有土地可以耕种的农民,是否还是农民,我不知道那些从河浜里寻找些小水产品,补贴家用的农民该到哪里去寻找他们的生活开销。
我所知道的只是,对于有些世代为农而又因为各种原因难以转型,寻求新的生存方式的人来说,千亩田的消失与股东老板遭遇股市狂跌,与银行家遭遇银行破产,心情大致是一样的。
祭奠,为这块死去的土地。
下一篇:祭奠父亲去世四周年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