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祭祀先祖 > 正文

    追忆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位极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十年前,她驾着仙鹤安详地去了天国,从此,母亲再也没有回来。
    我的母亲1936年农历9月11日,出生于一个半军半商的家庭;我的外公常年从军在外,外婆徒步三寸金莲带着我幼年的母亲操持着家务。母亲三岁那年,她的家乡也遭受日军的侵略。她随着我的外婆背井离乡,四处逃难。
    母亲的童年饱受了战火的苦难和煎熬,也养成了她那坚强不屈的性格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1953年她嫁到刘氏家族,从此,她身上的担子一天比一天重起来;白天在外参加集体劳动,回家还要洗衣,做饭,照看孩子;夜里除了做针线活外,还要侍奉年迈多病的公婆。在此几年间,我的爷爷奶奶相继去世,这在我母亲的心里是多么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啊!
    真是祸不单行从天降。1961年底,我的生父因身染重疾,他丢下了自己心爱的妻儿,依依不舍地含泪而去。
    那一年,我的母亲才二十六岁啊!
    当时,母亲身怀着未出生的我,拖着我的两个年幼的哥哥,四处叩头求人,为我父亲送丧。发丧完毕已近年关;除夕之夜,她母子三人在别人家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中抱头痛哭。
    那一刻,我的母亲心如刀绞,悲伤不已。这对于我母亲来说:是年轻丧夫;对于她的孩子来说:是幼年丧父。真是苦不堪言啊!
    那一夜,我的两个哥哥自今还记忆犹新。每但提起,悲从心发,声泪俱下。
    1962年正月十二,我这个生不逢时的孩子出生了。当时,可想而知,我母亲的心情是悲多喜少啊!看着我这个哇哇啼哭的婴儿,并欲笑无容;想想刚离世的丈夫连自己的孩儿都未看上一眼,更是欲哭无泪。我出生的第三天,母亲就下床打理家务,洗衣做饭。每但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看着三个熟睡的孩子,心中的感觉象打翻的五味瓶,撕心裂肺,痛不欲生;三十个日日夜夜,我的母亲度日如年。
    后来还听母亲说过:她几次都想把我送给别人领养,但她还是舍不得自己身上的这块肉。为了把我们三兄弟拉扯长大,我的母亲毅然选择了走“招夫养子”这条人生坎坷之路。
    在那时,我的母亲要有多么大的勇气和意志啊!
    母亲这种忍辱负重的选择,不但没有招来他人的闲言碎语,反而赢来了乡邻的赞叹,宗族内长者的景仰。打那时起,我的母亲便少言寡语,起早贪黑,忙里忙外,与我的继父一起维持着我们的生计。
    我的继父家境也很贫穷,自幼投师学艺,身上遗留很多旧俗和大男人主义,脾气暴躁。我的母亲事事处处忍让着他。在母亲时常的唠叨下,我的两个兄长也很听话,大哥九岁就在生产队放牛,还和母亲一起下地干活;二哥六岁时,母亲就带他拾粪施肥。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的五个弟妹也相继出世,母亲除了参加集体劳动,就是忙着家务,没有时间照看自己的孩子;我们兄妹都是大的带着小的玩,哥哥背着弟妹跑;每单看见母亲收工回家,我和几个弟妹就像饥饿的羔羊围着母亲,要吃要喝,叫个不停;母亲哄哄这个,哄哄那个,拖着疲惫的身影下了厨房。
    那时,我的家境比较贫寒,一件衣服,大的穿后小的穿,男装改女装,妹妹接着穿;衣服旧了,分量重了。这上面的一针一线都是我母亲深夜时在昏暗的油灯下缝缝补补的。那时,我们穿在身上格外的暖和;现在想起,才领悟到,那是母亲用心血给了我们的温暖啊!
    我母亲的一生,正可谓是“心絓结而不解兮;惆怅兮私自怜”。
    我平生第一次听到母亲那撕心裂肺哭声,是我二妹七岁那年,死于天花杂症,这对于我母亲来说是多么的痛苦和伤心啊!她抚摸着已去的女儿,放声痛哭;她那哭声中带着悲伤和心酸;让人听了心寒与凄惨。
    也就是那一年,母亲因悲伤过度,大病一场。后经医疗诊断:才得知她的肺由于长期受到感染,积劳成疾,导致肺部严重积水,产生对肝脏的压力过大,时常胸闷气喘。几次治疗无效,母亲怕钱花的太多,坚持回家保守治疗。回家后她总是带病忙着家务,曾不叫苦叫累。
    就在母亲离世前的十几年间,她曾几度休克;但母亲她坚强不屈,用她那顽强的生命力与病魔和死神抗争;她为了一份责任,守着一个承诺:一定要看到自己的儿女“成家立嗣”。
    在此几年间,母亲的身体是每况愈下;我们兄妹都相继成家。为了生计,各自在外奔波谋生;很少在她老人家面前尽孝;就在母亲临终时,我和我的儿女都没有送她老人家最后一程。
    我有愧于母亲,未能报答她老人家的养育之恩。
    母亲去了!!!她完成了做母亲的神圣使命和责任而去!
    愿她老人家地下安息 !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