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几段文字摘自2007年1月18日的《都市快报》——
1931年秋天刚满20岁的王慧宜,2006年已是95岁高龄。这一年的11月22日,王慧宜老人安详辞世。
王慧宜的丈夫张强邻,终身从事体育教学事业,曾任杭州大学体育系副教授,已于1988年辞世。王慧宜读杭高的时候,他是杭高的体育老师。
两人的相恋故事,在当时的杭高,曾传为佳话。
1991年8月,张强邻去世3年后,当年就读于杭高的学生戚启勋,在怀念他的文章中写道:“强邻老师学术精通,仪表倜傥,与校花王慧宜学姊师生恋爱,一时传为佳话,终至成为连理,不知羡煞多少师生。”
老伴去世后,王慧宜写了很多诗,纪念他。1989年9月14日,时值正中秋,她写下一首《中秋夜》
中秋夜,云掩月未明,
应是嫦娥怜我,怕照只影。
供月饼,在灵前,共度佳节,
对遗容,语不通,人间泉下总难共。
思潮奔涌,泪流心痛。
——分析:从以上文字看出,她写这首诗时78岁,是在老伴去世的第二年写的。
诗简洁,意明了,韵忧绵,心哀惋,情深切,叫人临其境,感其情,怜惜不已。
钦佩老人的文字功底,更钦佩她对丈夫的情深义重。
她曾是校花,美丽无疑;写得好诗,当然才女;公然师生恋,脱俗自我;思夫念恩,心慈情纯;仅此举例而言,现今还有几位女子如她?难得,太难得!
前两天,妹妹让我帮她解释一首仿古诗。她也说,现在没几个人懂诗了,更少人去写,尤其是古诗。是啊,难得她还有点雅兴。而她知道,我比她还有雅兴,只是我懒得很了,为什么有那么多本古代现代诗集买了不去看,没有时间永远是骗自己的理由。
回过头来说,欣赏这首诗,欣赏这个陌生的作者,不管她是以校花还是老太的姿态印留我脑际。而报纸上登的,是她年轻时的照片,确实贤淑漂亮,气质非凡。
再查了一遍网上快报,下载一张她的照片,仅作说明以上本人观点之用,并在此纪念她。希不会被认作侵权—
下一篇:纪念一位在校园里过世的流浪老人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