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说文化
作者:东风压倒西风123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更新时间:2012-1-5
文化人说文化
俺想说一笑话,可又无心情说笑话,在这冬日的深夜还是抖活着哀伤说这笑话。说是一个卖花生的贩子半夜了还在街头大声吆喝“卖花生啦,小花生,大核子”,那买的人也是络绎不绝。旁边一个卖大枣的小贩看着这卖花生的生意红火,急啊,于是乎也学着叫卖起来“卖枣子了,小枣子,大核子”。
这搞笑吗?一点也不搞笑。“尊敬的吴市场、厉股份、无常鬼、发改委”每天是在看着华尔街的吆喝学着叫卖着中国的枣子,延安的红枣啊、山东的红枣啊。更让人笑不起来的是这红枣子也卖得出去买得精光,害得俺买不到枣子也吃不起枣子了。
俺本无心情说这卖枣子的笑话,因为前几天俺的伯母去世了,俺去吊唁刚回来。俺很敬重俺的伯母,享年八十二岁的伯母,本来在伯母去世一个月前看往时还是精神不错的,也许是回光返照了吧,在这冬日,伯母还是离开人世了。
俺伯母是一位农妇,生育五个子女,大女儿生于解放前,没有读过书,二女儿三女儿读了小学毕业,再是二个儿子读了初中毕业。五个孩子都堂堂正正,健健康康,在丈夫七几年去世后算是幸运得很,其实那个时候俺的伯父是个烟鬼,不吃饭可以,不抽烟不行,而且还有严重的肺结核,尽管有赤脚医生给其治疗肺结核,但烟抽得厉害,本来一手的木匠活早就做不动了。
还算好,伯母在俺的伯父去世后一手将还未出嫁成家的子女拉扯大,再让子女们成家立业,俺知道,俺在这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让一个孩子上完学再成家立业还是有一点难度的,如果是要让四五个孩子活下来那肯定是要费一点精力的,至于读书,那只有俺自己教他们三字经吧。
伯母离开这个世界了,子女们包括俺这侄儿俺妹妹这个侄女还算孝顺,老人走得还算安详离开这个世界还算是无憾的。丧葬过程中请了不少和尚、吹鼓手,还有专门看风水的阴 阳 先生(本地称为地理先生)而且还是本地有名的风 水 先生。其实这阴 阳 先生已经与老子的道家学说无关了,已经衍变成忽悠的工具了,想想看,如果阴 阳 先生能从风水上决定或者是改变命运, 那阴阳 先生的后代不是能通过阴 阳 先生自己看好风水后不考虑自己至少让后代不都是高官富贾了么?那后来还会有阴 阳 先生么?那不是人人都要做阴 阳 先生了么?其实在毛时代,这阴 阳 先生是牛鬼蛇神之列,是见不得阳光的,那个时候是讲究的移风易俗的,即使是有少数人相信阴 阳 先生的一套也只能偷偷摸摸地信一下而且也是常常不信的了,只是什么时候阴 阳 先生又兴起来了,而且还成了先进文化了。值得惊奇的是蒋介石扒了毛泽东的祖坟这可是阴 阳 先生的绝招却改变不了蒋介石逃到台湾岛上去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那个时候毛泽东可是毛匪是衣衫褴褛没有几条枪的穷鬼,而蒋介石可是有着几百万部队的“一人一票”的“领袖”啊。而毛泽东却在带领人民夺取政权后不但没有扒了蒋介石的祖坟还将其保护得好好的,这风水,唉。为何现在风 水 先生哦不,是阴 阳 先生,如此生意兴隆,大概是“狗的屁”—GDP政绩的成就吧,别提什么政治,更别说什么文化了。
事实上让俺更讨厌的是吃肉的和尚和吹鼓手。俺妹妹和三位堂姐一样用钱也用了不少,和尚们也是满嘴油脂讨钱,问题是念的经文更无音律,要不是俺伯母的丧事,真怀疑其们唠叨的是先前夜里在浴城里的细语呢。那吹鼓手更是令人讨厌得很。本来俺伯母去世时是八十有二了,有了重孙了,在农村里来说是喜事了,不太计较吹鼓手吹的曲目了,却是吹鼓手吹的是“妹妹大胆地往前走”,俺堂兄没有说多少,俺更是不好发作,这那里是中国的丧葬文化?即使是吹鼓手们的祖师爷孔老二也会羞了的。
忽然想起了曾经的丧葬文化,毛主席为人民建立起的人民的丧葬文化,在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道“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这篇文章不仅仅给中国共产党点明了宗旨,也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方向,同时也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有的丧葬文化。
记得小时候听过几次这样的追悼会,主要是因为俺的父亲生于旧社会只读过二年私塾,但自豪于求救于十三爹爹本地有名的私塾先生加之自己努力,好字好文,一直是本生产大队里的老人去世后的祭文一直是俺父亲一人书写,直到和尚、吹鼓手复兴起来,不见俺父亲书写这祭文、悼词了。前些年,父亲还对俺说起这悼词要写出死者的为人、品格、事迹,有什么样的格式,注意读悼词人的身份之类的,遗憾的是俺不明就里,也不想学着写,不是有众多的和尚和吹鼓手了吗。也许这就是文化复兴吧?
关键字: 文化 丧葬
下一篇:大姐去世的第七日祭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