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
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
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
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位前静默鞠躬。
不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仪式是到坟前、骨灰放置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树葬”,以植树代替造墓、造陵园,埋骨灰于树下,既使生者有了追思的寄托,让死者借此安魂,又避免大量占用土地,促进绿化,美化环境,有利环保,还减轻了殡葬负担,可谓一举三得。建议主管部门规划若干个急需绿化的荒山,划分成不同园区,栽种不同树种,鼓励市民进行认养,由园林绿化部门包种包活,这样既可增加厦门森林覆盖率,又能减少我市的绿化经费开支,同时以植树代替做坟,把殡葬和植树结合起来,可以达到人树合一的境界,这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相吻合。
树葬的好处可能大于它所带来的弊端,但我们不能不想想人们是否能够接受,我不赞同在园林里面搞树葬。试想一下,在公园或景点看到到处都是这样的小牌牌,我们就要怀疑自己是否走进墓地了,那是啥心情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不管它多环保、多节约资源,最关键的还是要以人们能否接受为前提,这个问题可能要想周全、最好从长计议。
海葬的历史十分的久远,它最早起源于北欧海盗,并成为海上最古老而哀痛的仪式。海葬最初的仪式十分的简单,它以小船载尸,挂上风帆,乘着落日的余晖,驱使西行,任其在大海中漂游。后来,在逐年的演化中,便为军队所用,早年,舰上人员死亡的时候,若尸体无法运回陆地安葬,他们则会在海上举行海葬仪式。海葬典礼通常在日出或日落前举行,但根据战地特殊状况也可于夜间举行. 当举行海葬典礼的时候,全体舰员在后甲板列队,遗体包殓好并绑上重物放置于木板上,当告别仪式完毕后将木板稍倾斜,尸体随之滑入海中下沉。此时舰艇汽笛长鸣, 军舰降半旗,舰上军乐队奏哀乐,并将日期、时间、经纬度加载航海日志。这就是他们最初传统的海葬仪式。
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逝世后的骨灰撒海方式,开辟我国海葬的先河。现在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海葬作为一种文明节俭的殡葬方式渐渐为民众所接受,海葬是彻底解决骨灰入土占地,节约殡葬支出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也是今后骨灰处理的发展方向。
海葬仪式流程:
(1)由怀恩殡葬服务中心向先人敬献花篮;
(2)全体参加海葬的丧家起立,向本次骨灰海葬的先人默哀;
(3)由丧家代表发言
(4)由有关领导讲话
(5)丧家将鲜花花瓣与骨灰相拌
(6)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丧家陆续将拌有鲜花的骨灰撒向大海
(7)向先人海葬地献花
下一篇:清明节纪念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