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离开这个世界,离开我们20多天了。这些天我一直没精神,任然在悲伤着,白天,夜晚想象着和他渡过的日子。虽然平淡,尽管无趣,但是还是有好多美好的回忆。这就是血脉吧,藕断丝连,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爷爷的葬礼那天我没有哭泣,不知道为什么?那日晚上,大妈问我怎么读祭文的时候没哭,而在奶奶的葬礼上,我读着祭文哭得稀里哗啦的。或许是长大了,或许是我知道哭并不代表我对爷爷的不舍,不哭也并不代表我不想念他。爷爷也应该不希望看我哭着送他。送爷爷那天家里该来的亲戚都来了,雨一阵一阵的下个不停,或许是对爷爷的眷念,苍天也跟着抽泣。
我写了一个所谓的长篇祭文,所谓的长篇我并不觉得长,而是在妈妈的嘴里得知别人会不耐烦听。妈妈说你少写多了,差不多就行了。我写了14页,我也不知道该删减哪些。在我看来这些内容是必须的,什么地方都不能删。十多页就写完一个83岁的老人的一生未免也太吝啬了,我觉得还不够。结果我还是删了一部分,因为我得去读,我害怕被看客笑话。但是结果还好,受到表扬。
我们哥几个经过协商,为了祭奠爷爷。给他做了一个花圈,以此来祭奠爷爷。
祭“爷爷,郑友德”文
爷爷,郑友德生于1932年正月十六日,于2014年7月18日9:10分,因病医治无效过世,享年83岁。
记得7月18日晚9点左右,兄弟自平打电话给我:“爷爷快不行了。”后来又是兄弟东升发来QQ信息:爷爷不在了,9:10分。我打电话问父亲,结果确认是事实。听到这突来的噩耗,我顿时愣了,无法言语,泪水侵湿了眼眶。我无法想象几百公里外的家里是怎样的狼藉,凄凉。那是一个格外漫长的夜,我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第二天清晨,我坐上回家的客车。在大巴上写下这样一条心情:爷爷走了,今天最后一次回家看他,以后就再也见不到他了。车走了,看着路边过往的风景,心生感慨,世事难料,生命无常。虽然在脑海里一次一次告诉自己,要学会逆来顺受,要学会勇敢面对,可是我还是忍不住,脆弱的流泪了。回首往事,历历在目,而如今时过境迁,爷爷走了。他终究还是没挺过这一年,记得春节回家时,他对我说:“今年熬不过去了。“我当时还说好好的不要说这样的话,其实我是没勇气面对,直到现在依然一样。我在车上想象着回家看到爷爷的灵柩时怎样面对,也不知道怎样去安慰家人。我放不下亦不能坦然接受,尽管我知道我们已经尽力了,这几个月,家人每天细心的照顾,用针水和药物给他治疗。我想他也受苦了,日夜与病魔抗争,煎熬。也许这就是对他的解脱吧。我对自己说:郑林,你若不坚强,懦弱给谁看。爷爷,天堂之路,一路走好。在人生的路上我会再接再厉,脚踏实地的走下去。
回到家里,在灵堂前给爷爷上了三炷香,献上祭品。拜祭后,我早已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即使我知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是我还是无法平静的面对。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愁善感的我对于亲人的生离死别就这样。回家的第二天是给棺木圆盖的日子,家里所有人看见面容僵硬的爷爷都围着棺木泣不成声。我们不再恐惧,更多的是对爷爷的不舍。我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勇气,胆小的我把手伸进去摸了摸爷爷的胸膛,是那么冰凉。后来,大爹,大妈,叔叔,婶婶,姐姐,妹妹,弟弟,我们所有人纷纷往棺木里放一些零钱,这是我们对爷爷的眷念。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我记得圆棺后,五叔在棺木前说:“爹,你安息吧“。
看着照片里笑盈盈的爷爷,我回忆着和爷爷在一起的日子以及听其他长辈诉说爷爷的一生。对于我这样一个80后的大孙子我不能去体会和感知那个时代的艰辛和磨难。只是听说他们有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他们有被批挨斗 的日子;他们有走几十甚至几百公里路去赶集卖柴的日子;他们有吃草根,啃树皮的日子,虽然我未品尝过这样心酸的日子,但是我领悟到: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爷爷生于幸福之家,家庭和睦。家中9口人,爷爷排名老二。由于父母管教严格,爷爷从小懂事,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常受到父老乡亲称赞,但因没上过学,因此一字不识。所以他常教导我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受老祖的影响,爷爷懂得一些风水及节气常识,他知道什么时候适合做什么,诸如种瓜种豆。什么地适合盖房落家。爷爷从小总是身体力行,去放羊,去放牛,犁田耙地及其他家务事。爷爷对于老祖的孝敬应该说: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爷爷对于身边的人总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逝者如斯,爷爷10岁时,他母亲不幸病故,让他稚嫩的肩上有了担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沉重的打击。失去母爱的他变得郁郁寡欢,只有努力的干活才能养活自己和为家庭分忧。20岁时经人介绍和奶奶相识,两人婚后,相亲相爱,相濡以沫,相敬如宾。日子甜甜美美。于1952年喜得长子郑乔见,有了儿子后幸福感不言而喻,于1955年3月喜得二儿子郑云培,喜上增喜后,爷爷每天起早贪黑的干活。为了养活孩子。于1961年喜得大女儿郑鸭关,锦上添花后,爷爷看到了希望,干劲十足。于1965年2月喜得三儿子郑六一,这正是我老祖61岁生日时,双喜临门。于1966年喜得小女儿郑谷奂,有了小女儿后,爷爷每天更卖力的往田里跑,天道酬勤,那一年的收入多了点。于1970年9月喜得四儿子郑小四,有了四叔,爷爷奶奶风雨同舟,为了让孩子不饿着,冻着。他干完生产队的活后还要开垦种地,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于1976年8月17日喜得小儿子郑国民,有了小儿子后,爷爷奶奶喜极泪狂,勤俭持家。儿女双全的爷爷,不畏艰辛,心直口快。听大伯说:爷爷,经常夜半三更时,一个人坐着抽烟。或许是因为家庭贫困,儿女吃穿发愁而睡不着;或许是因为日子难熬,那个时代的暗淡致使自己祸患无穷而焦虑不安,可是有谁知道呢?也许正是那时烟抽多了,而致使自己患肺结核。生活的重担,家庭的负担。让这个坚强的男子皱纹倍增,面容憔悴。爸爸经常和我讲起,在他们小时候,爷爷的言传身教,正面引导。泛爱众则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爷爷要求子女与人友好相处,善于学习。爷爷教子有方,经常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白驹过隙,儿女渐渐长大,纷纷步入而立之年。一个个成家立业后,爷爷还是闲不下来,他总说:生命在于运动,多动动,吃得香,睡得着。
爷爷有五儿两女,家庭和谐美满。有我们6个孙子,8个孙女,这就是他最大的福气。爷爷一生历经了五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土地改革,改革开放,三个代表,八荣八耻,中国梦。他深深感到党的恩惠,也深深体会到时代变迁,人生冷暖。但是我不能理解他所谓的“苦难日子”这就是我们祖孙之间的隔阂。但是从他的言语中,我能体会到他所经历的苦难,我不能理解他,因为我穿越不到他所经历的那个年代。随着爷爷的过世,我再也看不到他的背影,听不到他的声音。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回忆着这些年,童年时和爷爷在一起无忧无虑的日子,少年时和爷爷田间地头放牛捉蜻蜓的日子,青年时到外地求学读书,偶尔回家和爷爷团聚聊聊家常的日子,到工作后和爷爷聚少离多的日子。爷爷伴着我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从大学到现在工作,留给我太多美好的回忆。光阴似箭,人生如梦,恍然间二十多年过去了,爷爷老了,我不知道这些年时间都去哪儿了?
每一次看到他那步履蹒跚的背影,我就会有存在感;每一次看到他缓慢地砍柴生火,我就倍感温馨;每一次听到他熟悉的声音,我就会有前进的动力,工作的激情。可是现在爷爷走了。我明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花开花落,生命轮回是自然现象,我无能为力。“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乌鸦反哺,羔羊跪地取乳,感恩爷爷。爷爷总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着我。
我曾经迷茫过,无助过,困惑过。大四时,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漂泊在异乡。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爷爷曾对我说:“书读不透,比屎还臭”。我知道他这是在变向的鞭策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爷爷咳嗽已经有好几年的历史了,期间不断的求医问药。只是最近这一年来,病情时好时坏,在家和医院的路上往返。医治数月后,医生告知病情恶化,不得已只能回家。在家里,亲人昼夜照顾,仍然坚持用药物治疗。爷爷卧榻不起,我们对他不离不弃。古人教导我们:“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走到生命的尽头,爷爷总是默默的忍受着,乐天安命。总对我们说:“你们该工作的去工作,该上学的去上学,不要耽误。我已经老了,人生本就这样,顺其自然。”听着爷爷自言自语的感慨善万物之得失,感吾生之行休。我不知道该怎样安慰他,只能应答你撑着吃点东西,慢慢会好起来的。听五叔说爷爷在老去的那一天上午把他叫到病床前说:“我晚上就要和你们分别了。“这就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句话,之前他说他谁也不牵挂。我想这就是我们对爷爷最好的报答,但是我们还会做得好些,再好些,更好些。爷爷,安息吧。愿你九泉有灵,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爷爷,我不能体会没有奶奶的这四年,你是怎样过来的,有时候问你可会梦见奶奶,你总说:“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人没在了,什么也没有了;我不能体会你一个人在大路上或是铁路边徘徊无人说话时是怎样的孤单寂寞;我不能体会人到老年时是怎样的形单影只。我们感受不了你内心的酸甜苦辣,但我们会尽力的和你分享。爷爷安息吧,我们一定会秉承你的遗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古人训:“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爷爷走了,我们尽力的安排他的后事。我曾幻想待四世同堂时,我们看看电视,聊聊愿望;我曾祈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爷爷就像所有好父亲一样无私地为儿为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爷爷天堂之路一路走好,我们一定会把你留给我们的勤劳朴实,艰苦朴素,爱岗敬业,随遇而安的品质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们一定会踏实做事,诚实做人。
爷爷,安息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来勉励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会戒骄戒躁,再创佳绩。
我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爷爷在生命的逆流之际,没留下一句话就走了。也许这就是他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把握未来。
爷爷,永别了。
尚飨。
农历8月初五的这一天是送爷爷的日子,读完这篇祭文时,我并没有释然。这一天,我们兄弟几个拼力地抬石头,挑土,搬砂浆,尽力的把爷爷的墓地建好。傍晚时分,帮忙的人几乎全走了,只剩下我们家人。给爷爷磕头,上香后,我们也就回家了。由于下雨,我们全身被泥土弄脏了,被雨水淋湿了。
下一篇:清明节祭奠爷爷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