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清明扫墓 > 正文

    辛卯清明纪念父亲文章之七

    眨眼之间,李正峰老师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他逝世一周年时,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今谨以此文表达我对李老师无尽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2001年正月初八晚上约11时,我参加完商洛市“拥政爱民迎新春联欢晚会”回到军分区,正准备上床休息,突然接到西安美院马云老师打来的电话:“李正峰老师因脑梗在323医院抢救,恐怕不行了”。我大吃一惊,放下电话急得团团乱转,现在是深更半夜,又是冰天雪地,翻山越岭地赶回西安去看他是不行的。我忽然想起323医院老干部诊室主任郑晓明,她是心脑血管病专家,我与她比较熟悉,这时候人家可能已经休息了,但这会儿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便让总机室拨通了她家的电话,她们一家人刚入睡被电话惊醒,我告诉郑主任:西安联合大学一位老教授李正峰,也是我的书法老师,听说患脑梗正在323医院抢救,你可知道此事?不知情况怎么样?郑主任说下午下班时没有听说。我说那也许是你下班后才送医院抢救的,这个人可是个大好人,有名的诗人和教授,也是书法评论家,对我学习书法帮助最大的老师,麻烦你一定去看看他现在情况怎么样了,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抢救他。见我这么恳切地求她,郑主任答应起来去抢救室看看去。此后天太晚了,一直没有音讯,我整个晚上都没有睡安稳,第二天郑主任电话里告诉我李老师还在急救中,到初十凌晨她又告诉我抢救工作已经结束的消息。
    李老师这么快就走了,真令人意外至极!就在正月初四那天,我还去他家里给他拜了年,与他闲聊了半个多小时,见他精神和气色都好好的,这才过了几天,怎么那竟会是永别呢?
    2月3日,我急匆匆地赶回西安,提笔写了一幅挽联“欲见师容何处觅,为得良训弗能闻”。和妻子一起,去李正峰老师家里吊唁,4日,和马云老师一起去三兆火葬场为李正峰老师送行。从此以后,我永远失去了一位心目中最敬爱的师长,心中总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
    我认识李正峰老师的时间并不算长。那是1998年春的一天,西安美院马云老师领着我到李正峰老师家里去请教书法。第一次见面,就深感李老师不仅博学多识,而且和蔼可亲。他把我带的20多幅书法习作一一展开,仔细察看,从内容、章法、结字、用笔、用墨、铃印,凡是较好的地方都给予肯定,凡是存在的问题都一一指了出来,并告诉我如何去纠正。他说看得出你对书法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你的字虽然有些基础,写得比较认真,几幅大字较有气势,但总体犯的是许多习书者的通病,即悟帖不深,临帖不真,在帖上功夫没有下够,就急于创作。李老师不仅一语中的,而且言词恳切,使我受到了很深的触动。我请教过的书法家也不少了,能像李老师这样循循善诱地指导我,乃属少见。我曾经为自己书法一直难以长进而感到仿徨和迷惘,这回幸遇李老师,使我精神一振,信心大增。从内心里,我已经把他看成了我从今往后学习书法最好的老师。
    打那以后,我就成了李正峰老师的常客,每月都要拿上自己的临帖和习作至少去李老师那里请教一次,有时甚至两、三次。李老师每次都很热情,仔细察看我带的每幅字,十分中肯地进行点评。在这种耳提面命式的指导中,我每次都感到有不少收获,愈是打心眼里敬佩他的学识与德性。他还亲笔签名赠给我两本他的著作,一本是《书法漫游》,另一本是《书法杂谈》,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时常拜读,倍感亲切。有一次,他还把自己新近写的十几幅书法作品拿出来让我随便挑选,我喜不自禁,选了我最喜爱的三、四幅,成了我最宝贵的珍藏。我把自己编写的50幅《书法楹联》和几篇学习书法的感受体会文章《我走上了学书的正路》、《学书要学“真经”》、《谈立意》送去向他汇报,请他修改,他看得十分认真,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后来都登在他主编的《书法教育报》上了。我看过李老师对许多书法家、书法爱好者作品的点评,从中获益匪浅。他的点评总是那样的中肯切且,表扬恰如其分,批评入木三分,分析画龙点睛,提示开人茅塞。有时他的批评是十分严厉甚至是非常尖锐的,丝毫不给作者留情面。记得有一次聊天中我觉得《书法教育报》上对一位作者的作品批评过于严厉,个别用词恐怕会令作者难以接受时,李老师无奈地说:“没有办法,如今这样子不临帖乱写一气的东西太多了!”我这才理解李老师是希望通过强刺激“杀一儆百”,煞一煞习书者队伍中的不良风气。看上去李老师似乎是没有顾及那位作者作何感想,但李老师更为关注的是决不能容许书坛的不良风气泛滥蔓延,他是站在高处用大视野看问题的,从这点上讲,李老师对那位作者的严厉批评也正是一种深层次的关爱,这充分体现出李老师无愧于是一位严肃、正直和充满高度的责任感的书法评论家。
    跟李老师学习书法,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法。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更令人敬仰。每次向他请教书法,李老师都会与我聊一阵天,话题广泛涉及对书法艺术的评论、欣赏;对读书学习尤其是学习古汉语诗词与书法的关系;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观察;以及对陕西书坛、中国书坛现状的看法;等等。他谈锋甚健而不失庄重,见地深刻而语意通俗,观点鲜明而言之有据,措词平和而恰切精辟。我每每被他的吐谈深深地吸引。我的许多感受和体会,也常常得到他的赞同。有一次我请李老师在杂粮食府吃饭,李老师喝了几杯茅台,谈兴大发,从他的幼年直谈到参军、从参加抗美援朝到上大学到工作。他说了一段令人振聋发聩的话,至今我记忆犹新:“是读书救了我,我小时候是个叫花子,是读书才使我逐渐明白了很多道理,走上了正路,不然的话,我很有可能变成小偷、流氓”。网上扫墓
    李老师走了,我失去了一位最敬爱的师长。从平日的接触交谈中,我知道李老师生前心中有两件事使他存有遗憾:一是他主编并费尽心血广受好评的《书法教育报》,最终未能得到有关方面的支持而不得不停办;二是著名书法大师卫俊秀先生在书坛上的巨大贡献和应有地位,宣传工作不够到位,卫老尚未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记得那天我在李老师家中与他交谈,他说到“《书法教育报》不再办了,我总算解脱了”时,貌似轻松的神情实际是那样的黯淡,那一刻,我的心被他那种对书法教育事业的无限钟情深深地打动了。当我听说以前出过的《书法教育报》还有合订本时,连忙买了一套。这套珍藏在我书柜中的《书法教育报》合订本,连同李老师赠给我的两本著作和几幅书法作品,还有后来李正峰老师70忌辰时他的儿女们为他出的集子《两忘斋主人李正峰》,成了我永远怀念李正峰老师的最珍贵的依托。
    李老师曾经是一名军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荣立过三等战功,他的事迹还展示在北京军事博物馆里。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以往在聊天时从未听李老师自己谈起过,他的虚心精神更增加了我对他的敬重。我也是一名年过半百的军人,已经退休在即,但在他面前,我永远是一名新兵。我为自己有过这样一位“老兵”作老师感到十分地荣幸!我会永远怀念李正峰老师的!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