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对联
  • 对联
  • 关闭对联
  • 对联
  • 首页 > 拜祭亲人 > 正文

    清明的祭奠 ——读冰川来客的《祭父》一文后有感

    清明的祭奠
    ——读冰川来客的《祭父》一文后有感
    清明时节雨纷飞,多少坟前话相思。
    冰山来客的《祭父》一文,字里行间包含作者对父亲浓郁的感激之情,读后深为感动。
    作者从父亲生病住院的点点滴滴开始回忆,再追忆到小时候的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而且故事很多,但作者只选择了受父亲影响爱上读书来谈:“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填饱肚皮已是最大的愿望,看书更是一种奢求”。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都经历过,很多家庭能让孩子长大已经很不错了,何谈读书,这里说的读书指的是课外读物,记得我小时候家中就没有一本课外读物,只有几本毛选,对书的渴望今天的孩子是无法体会的。而该文中讲述到:“每个月父亲总会去一次一个家境略好的远房伯父家,从他那里带回诸如《小说月报》一类的杂志。我的童年浸着浓浓的书香。”看似平淡的语言,经过作者唠叨的描述,父亲的形象在读者脑海中立刻变得高大。这样的材料选择与作者后来的经历形成呼应,文章结构因此显得完整而饱满。
    在文中作者叙简单介绍了分配工作时父亲复杂的感情,虽然没有很直白,但隐约中还是透露父亲当时内心的人格矛盾煎熬,一句话,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呢!而文中最后也确切表达出“骄傲的父亲究竟是为了我放下架子了,而且会为了我鼓足了勇气去求人的。”
    可能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作者没有到学校推荐的子弟校去工作,而是来到万盛这个山区来教书。原因楼主没有说,我也不能妄猜。但 “那几年,是我与父亲最尴尬的日子。”却真实反映了父亲的感情。这种状况直到作者身为母亲后,父亲成为外公后才有所改变:“父亲说:有机会,我还是会去你们那儿看看,不过,我只去两次就够了!”父亲兑现了诺言,但仔细阅读,发现来女儿家两次都很特殊:一次是女儿买新房,父亲来看了看,但却是看资助女儿的新房,离去时留下“看见你过得还好,虽说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了,我就放心了。”第二次是确诊生病,我想他老人家知道自己在世上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来女儿家看看,无非是留下对女儿最后的一丝眷念。
    这样简简单单的叙述,既感人又悲切,这就是上辈与我们最大的不同,他们宁愿自己一辈子受苦,但永远希望子女幸福。
    看看这些文字吧:“当父亲为姐姐和我挣下了舒适的新家时,我们哪里想得到,父亲透支了健康,他在和时间赛跑。而当他所有的心愿都实现以后,他那根紧绷的弦一下子就断了,他觉得自己了无牵挂了。”简单的语言,直击人的心扉,从感情的角度讲,充满悲切;从文学的角度看,立意升华。至此心酸感动的已经不是作者自己,而是所有的读者了,读后不由自主会产生共鸣。
    既然是祭文,最后部分是不能缺少的,这样更完整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并演绎到负债之情,血脉之情、怀念之情……。一篇饱含思念之情的文章顿时显得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当然,如果文中个别语言在推敲,将更加完美。
    作者虽然很少到万盛文艺论坛发帖,但我记得仅有的几篇都是非常优秀,像《诠释师恩》一文就是非常优秀的散文,我曾经一读再读,受益匪浅。今天又读作者的《祭父》一文,感慨万千,我想作者今天拥有这么好的文学修养,首先是小时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点讲,其父亲真的很伟大,很爱你们,很有眼光。同时我从作者的父亲身上看到千万个同样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也正是他们用自己慈爱的胸怀,改变着千万个像你我这样人的命运。
    借此文,深情祭奠你的父亲,祭奠所有逝去的长辈。
    2009年4月5日晚

    附:冰山来客的文章《祭父》
    祭 父
    清明节又快到了,这个令人牵肠挂肚的节令。
    每年的清明和父亲的祭日,我都要去推算,父亲离开我们到底有多久了。而父亲在世时,却从未忘记有关我们的每一个纪念日,因此,在回忆父亲时,我总是怀着深深的歉疚和伤感。
    那年的国庆长假,我守在父亲的病榻前,家中是怎样的一片愁云惨雾。父亲患了癌症,一百四十多斤的身躯,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便被病菌吞噬得只剩一副骨架。我每天陪坐在他身旁,听他絮絮地安排所有的身后事。父亲说他不像那些得癌的人一样疼痛难忍,只是全身奇痒无比,连耳朵眼里也像有许多虫子在蠕动。我和姐姐轮流为他轻轻地挠动着,父亲闭着眼,轻轻地哼着。等父亲实在熬不下去了,我们便烧一大锅滚烫的水,把他抬下床,用大水瓢一下一下地淋他的每一寸肌肤。父亲说这样好受些,还指着肿得发亮的脚说:快了,也好了!假期还未结束,父亲就催我走。我知道他见我流了太多的眼泪,很是不忍。临走时,父亲嘱咐我和我的丈夫好好工作,千万不能误人子弟,他眼中没有泪,生生地长出两道钩子来,似乎要将我钩进他的脑子最深处。我一遍一遍地挪步,又一遍一遍地返回,父亲催我:走吧,走吧,晚了没车了!我哭着说:爸爸,我这一生最爱的是你,谢谢你,给了我生命,如果有来世,你要善待自己,对自己好一点儿……
    父亲一生爱书。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填饱肚皮已是最大的愿望,看书更是一种奢求。每个月父亲总会去一次一个家境略好的远房伯父家,从他那里带回诸如《小说月报》一类的杂志。我的童年浸着浓浓的书香。当我听完了父亲肚里所有的故事,便自己试着读书了。父亲看的书多而杂,但只为打发时光。他说他看书就像沙滩过水,希望我能做一块海绵,牢牢地汲住书中的水分。我工作后远离了家乡,每次读父亲的信,总会惊诧其文辞的通畅、情感的真挚,每每在思家的泪流完后想,父亲怎么会一生务农呢?每个人的一生并不能完全靠自己做主,父亲让我也喜欢上了读书。
    父亲一生骄傲。那年我师范毕业,旁人劝他为我的分配去找找谁谁谁。父亲彻夜失眠,长嘘短叹。后来,我被学校推荐分到一个子弟校之后,父亲说:女儿真乖,没让老爹求人!而几年后我任性地跑到远离家乡的山区以后,从未训斥过我们的父亲发下誓愿,一辈子不到万盛来看我。那几年,是我与父亲最尴尬的日子。随着女儿的呱呱坠地,父亲说:有机会,我还是会去你们那儿看看,不过,我只去两次就够了!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第一次来,是我们在他的资助下买了新房,他来了,细细地看着每间房子、每件家具,他说:看见你过得还好,虽说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了,我就放心了。那一次,父亲住了两夜便执意走了。回去后就开始持续低烧。父亲第二次来,是在确诊他的病复发之后,距前次不到五个月。他说:我答应过你要来两次的。这一次,他住了一个礼拜,回老家后,就卧床不起了。现在想来,骄傲的父亲究竟是为了我放下架子了,而且会为了我鼓足了勇气去求人的。http://jidian.zupulu.com
    父亲一生操劳。他种了大半辈子庄稼。他的菜园里,总有一些与别人不一样的时令蔬菜。父亲靠着这些菜,供我们上学、生活。94年,父亲患了淋巴癌,在经历了放、化疗的折磨之后,父亲比以前更加辛劳,任谁也劝不住。已是年过半百的父亲,终日劳作在田间地头,隔三差五天不亮地蹬着自行车,拉着两大筐新鲜的菜蔬奔赴市场。每次写信,我总会像做填空题似的写上:要注意身体!而父亲的回信也总会说:我知道!当父亲为姐姐和我挣下了舒适的新家时,我们哪里想得到,父亲透支了健康,他在和时间赛跑。而当他所有的心愿都实现以后,他那根紧绷的弦一下子就断了,他觉得自己了无牵挂了。
    父亲弥留的日子,时常昏睡。他说:以前欠下的瞌睡帐,现在一下子还上了。
    出殡那天,天下起了深秋罕见的暴雨。我抱着父亲的遗像,站在车头。雨下个不停,狠狠地舔着我的脸。在殡仪馆,我和姐姐麻木地被人拉着、推着,与父亲照完最后一次合影。那位躺在架子上一动不动、瘦如枯柴的老人是谁?他是我们的父亲吗?他被匆匆推到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去了。一个小时以后,窗口处传来一阵叫声:来领骨灰!我和姐姐急忙跑过去,接过用红布包裹着的一堆东西。那是父亲的身体,现在彻底地散了,裹成一团,静静地躺在我们的怀中了,热热的,温暖着我们被雨水浸透的身体,这是父亲最后一次给我们温暖了。
    记得那年,当父亲读贾平凹的《祭父》流下泪时,我说:以后你不在了,我也会给你写一篇。这是父亲离去的第五个清明,我好愧疚,让父亲等了这么久。
    安息吧,我的老父!你的爱让我负债累累……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祭奠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http://jidian.zupulu.com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 网上祭拜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清明祭祖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已关闭。